中国报道讯(记者张洪祯 通讯员仪首歌 )山东艺术学院“沂蒙颂歌”民族音乐会日前在山东省山东艺术学院隆重举行。这是山东艺术学院60周年校庆活动之一“2018闳美山艺毕业展演季”的首场演出。
整个乐团成员多达上百人,他们都是来自山东艺术学院音乐学院的本科生和研究生,这场音乐会的六首曲目基本都是原创,部分作品获得山东省首届“泰山文艺奖”一等奖、国家艺术基金项目支持等荣誉,担任领奏的学生均在第六届全国民族器乐教育教学成果展示活动(文华奖)中获奖。演出的作品用音乐的形式感悟沂蒙精神的丰富内涵,弘扬沂蒙精神的时代价值,呈现红色经典激励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沂蒙精神指引下开拓奋进,砥砺前行。这不仅仅为在校生提供了艺术实践的新天地,也体现了山艺艺术学院音乐创作方面的雄厚实力和山艺特色。
民族管弦乐合奏《沂蒙烽火》由山东艺术学院15级研究生 李志国原创作曲。创作灵感起源于芭蕾舞剧《沂蒙颂》的主题音调,作曲者以交响性的音乐语言,再现艰苦抗战的岁月。
何清涛、郝益军作曲的笛子协奏曲《魂牵沂蒙》,获得2018年国家艺术基金项目支持。以沂蒙人民抗战时期送子参军的故事为线索,表现出沂蒙人民的革命精神。
民族管弦乐合奏《忆》,表达我们对他们的追忆与哀思。
民族管弦乐合奏《鲁南乡情》,由孙志鸿作曲,符号性的运用了山东民歌《包楞调》和《沂蒙山小调》,表现了新时代山东乡村欢乐、祥和、质朴、充满真情的生活画卷。
民族管弦乐合奏《我的家乡沂蒙山》,编曲何清涛以金西作曲的同名歌曲主题为基本创作素材,用抒情赞美的音乐语言和欢欣鼓舞的热烈场面描述,展现了一副新沂蒙的美丽画卷。
马帅编配的民族管弦乐联奏《欢庆》,由第六届全国民族器乐教育教学成果展示活动(文华奖)中获奖的学生领奏,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继承弘扬“以人为本、人民至上,依靠人民、为了人民”的沂蒙精神,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
民族交响音画《沂蒙畅想曲》由李云涛作曲,以“沂蒙山小调”为素材,表现了沂蒙山区的秀丽风光、沂蒙人民的善良淳朴和开拓奋进的精神风貌,展现出恢弘大气的壮丽画卷。该作品曾荣获全国首届民族管弦乐作品征集比赛铜奖,山东省首届“泰山文艺奖”一等奖。
省文化厅副厅长张桂林,学校党委书记马东骅、党委副书记孔祥华、副院长刘晓静,社会各界朋友以及学校师生1600余人观看了演出。
责任编辑:洪祯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