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讯:(记者张洪祯)12月6日,山东省威海市政协组织部分市政协委员,对全市创新平台建设情况进行视察,视察组一行先后到威海市机器人与智能装备产业研究院、山东船舶技术研究院、迪尚服装时尚设计国家专业化众创空间、华田智能制造孵化器、国家空港地面设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迪沙海洋药物与功能食品研究院,实地考察创新平台建设情况,并就有关问题与相关负责人进行沟通交流。
威海市一直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着眼全局和长远发展需求,统筹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布局,加快区域创新、产业创新、技术创新、公共创新服务等各类平台建设,创新资源配置不断优化,创新主体动力不断增强,有利支撑了国家(威海)区域创新中心、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和全市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实施。几年来,市委、市政府以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建设创新型城市为目标,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意见》《关于深入推进科技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的意见》《威海市“十三五”科技创新规划》等政策,市科技局围绕发展科技服务业、科技企业孵化器、新型研发机构、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制定了10余项实施细则或具体办法。2016年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R&D)投入78.2亿元,占GDP的比重达2.43%;市级财政科技投入连年增长,2017年达到2.17亿元,其中70%用在支持创新平台建设上;每年争取上级科技资金始终保持在1.5亿元以上,今年已获批资金2亿元,居全省前列。突出协同创新和资源整合,打破校地、区域、所有制限制,以高校院所和骨干企业为龙头,产业整合建立协同创新平台,开放创新资源,开向全市新旧动能转换需求,面向前沿科技和产业发展重大需求,搞好顶层设计和谋划布局,尤其是在事关“筋骨”、影响长远的重大平台上加快突破,集中科技系统资源,全力助推国家(威海)区域创新中心加快建成,力争在国家创新型城市、国家农高区、国家军民科技协同创新平台、国家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城市、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关键枢纽城市方面尽快突破,争取最大政策红利,抢占创新先机。二是鼓励平台创新机制提质升级。引导发挥创新平台在整合创新要素,推进产业链、创新链融合方面的作用,鼓励依托单位在资源分配和创新要素配置上赋予平台更多的支配权,在建设、管理和利益分配机制上大胆探索,先试先行,让机构、人才、设备、资金、项目等资源都充分活跃起来。鼓励骨干企业与大院大所、名校名所共建工业技术研究院、技术转移中心等重大平台,加快在医疗器械、碳纤维、高端轮胎、高档曲轴、海洋药物、高端激光器等领域创建国字号、省字号平台,引导现有国家级、省级技术创新平台提质升级,同时布局建设一批市级创新中心,为争创国家级、省级创新中心夯实基础。三是积极发展科技服务平台。发挥好市科技创新综合服务平台的示范带动作用,进一步强化科技服务资源的集聚和共享,运用“互联网+”和科技大数据,使服务更高效、更精准。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科技服务机构等社会力量,来我市建设专业孵化器、知识产权服务机构、技术转移机构等专业化服务平台,繁荣科技中介机构、技术经纪人市场。
威海市政协副主席任慧春对威海市各有关部门和企业在强化创新平台建设方面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对委员积极参政议政、建言献策的责任担当给予了高度评价。他强调,各有关部门要深入学习贯彻中共十九大关于“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部署,把创新平台建设作为提升创新能力的抓手,强化科技服务资源集聚和共享,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健全保障机制,推动全市创新平台建设走上快车道,为推进新旧动能转换、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型城市建设贡献更多的力量。
责任编辑:洪祯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