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唯一官方中文网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

2023年国际儿童图书日系列活动之乡村儿童阅读论坛”在国家图书馆成功举办

发布时间:2023-04-13 16:44:47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中国报道讯(张洪祯 张涵 报道)4月2日,为庆祝国际儿童图书日,推动我国乡村儿童阅读发展,在世界童书舞台上讲述中国故事,由中宣部进出口管理局、中国版协指导,中国版协少儿读物工作委员会、国际儿童读物联盟中国分会主办,生命树文化促进中心承办的“2023年国际儿童图书日系列活动之乡村儿童阅读论坛”在国家图书馆成功举办。本次论坛邀请到阅读推广领域的行业重要领导、知名专家学者及来自乡村阅读一线的资深阅读推广代表聚集一堂,共谋新时代乡村儿童阅读事业发展。中国版协理事长邬书林做致辞。

邬书林首先对各位来宾表示了欢迎,并认为国际儿童图书日这样的重要活动需要中国的声音,体现了中国的担当和责任。他结合自身经历,指出乡村阅读对维护社会稳定、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人类做出贡献的迫切意义。

以下是致辞全文: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朋友,大家上午好!

非常高兴能参加2023年国际儿童图书日的系列活动,我由衷地感谢今天这么多的专家学者、特别是阅读组织参与到这个国际活动。

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如果像国际儿童图书日这样的重要活动没有中国的声音,没有中国的参与,中国如果不做出有意义的实质性活动,我们对不起“负责任的大国”这几个字,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我们今天举办这样的活动也说明:我们中国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随着我们国家各个方面事业发展,我们应当更多地参与到世界大家庭的活动当中,让一些重要的活动有中国的声音,有中国的主义,更有中国的作为!这样我们中国人的形象在世界上才会更好地高大起来,我们才能真正把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个伟大的事业向前推进。

所以我想我们今天虽然是一个不太大的活动,但是我们今天的主题是“乡村儿童阅读”,他们给我写了一个很好的稿子,我想后面很多人都会念相同的内容,我就不说了。我想出版界、文化界、教育界方方面面都能重视起来,来把这件工作扎实地向前推进,一定会为中国构建良好的国际环境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我清楚地记得1984年我在中宣部工作,当时的中宣部给我们这些年轻干部每年有一个月的独立自主的调研时间,可以自己选个地方出去调研一个多月,然后回来交个报告,没有报告也不要紧,说出自己的重要感受。我因为是南方的城市里出生的,对中国西北地区的状况不太了解,所以我就到了陕北。我上小学中学的那个地方都有图书馆,我的中学是一个100多年的著名中学,更有数万册的图书。

我到了陕北,一个叫富县的地方,参加他们当地一个县的小学放假前的活动,活动要搞一个仪式奖励优秀学生。让我大吃一惊的是,我在这个县里最好的小学看不到一本课外书。那一天给他们的优等生发的奖励是什么呢?一等奖是一张过期的少年报,二等奖是一支铅笔,三等奖是半块橡皮。我后来问问老师有没有书啊?答案是没有。我是做出版的,当时受到了极大的震撼。

等到我终于有一定的能力开始要为出版界做点事情的时候,我到了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当了副署长,我感觉到要把农村阅读当个事情做,所以我当时就去了欧洲考察,想知道人家怎么做的。我到了欧洲最贫困、最落后的国家保加利亚,去参观一个教堂,那个教堂是东正教发源地的教堂,参观中突然发现那个村镇里面有一个最高的房子,我不认识保加利亚文,当地人告诉我,这是我们的人民书屋。就是保加利亚这个最贫困的东欧国家,在1938年国王时期就已经为所有的乡村建立了图书馆,后来加入东欧社会主义阵营之后,他们把它改成人民书屋,书屋是村子里最好的房子,我去了一看书屋,相当于我们一个大队的这么大一个村镇,有5万册图书。东欧当时已经衰败了,书屋里大部分是前苏联时期、东欧时期的老书,但是就这样,还有大量的绘本,所以引起了我的极大震撼。

后来国家新闻出版总署首先提出要搞“全民阅读”,当时我记得是2006年的时候,我们党组讨论的时候说,要解决“全民阅读”,如果6亿农民没有阅读条件,中国的“全民阅读”谈不上全民,所以当时的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党组向中央领导报告,要在60万个自然村每个村建一个小的阅览室,或者做小的图书馆,我们叫农家书屋。农家书屋其实是仿照东欧的人民书屋出发来的。

世界上所有文明国家都把孩子读书问题作为大事来抓。要解决阅读鸿沟的问题,首先是乡村和城市的差别怎么能填平。我们今天在国际儿童图书日把乡村儿童读书的这个问题提出来,我以为是很有远见的。因为中国要在世界上更好地发挥作用,城乡差别要随着乡村振兴逐步解决,而根本的方法就是要让我们的农村孩子和城市、和全世界所有文明国家孩子一样,有书读、有学上,用知识武装起来。

 

我们中国有960万平方公里,长期以来我们号称我们地大物博、资源丰厚,后来我本科和研究生学了经济学才知道,960万平方公里除上14亿人口、把我们的所有资源除上我们的14亿人口,我们国家的最重要的资源全部远远低于世界的平均数。譬如讲耕地,我们18亿亩耕地除上14亿人每人一亩多一点,在南方一亩地都不到,中国的石油、淡水资源也都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数。

中国怎么才能为人类做出伟大贡献呢?用知识把14亿人武装起来,用知识——这个最重要的资源,使中国人能在掌握知识基础上去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迸发出来的力量我想会使中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而在这个过程当中高度重视乡村的这一块阅读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

我刚才一开始讲了要感谢众多的阅读组织来关注这个事情,阅读组织现在在城市随着城市人口对于阅读的重视、对于教育的重视,这一方面会有很好的工作前景,也有很好的发展前景。但是在农村呢?现在在农村做这些事情完全要靠奉献的,所以希望这些阅读组织在城市里面广泛开展活动获得一定的利润的基础之上关注一下农村,来把这种普惠的知识传播送到农村去,只有这样中国这个国家才会走的更稳一点、更远一点。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我们今天的这个论坛看上去仅仅是我们和国际上同步来做的一件事情,但实际上对中国来讲它有更特殊的意义,而且为了做好这件事情,我想我们要吸收古今中外的经验,把这件事情做的能落到实处、能产生效益、能有很高的立意。

中国有五千年的文明,特别是有3,200多年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哪怕在封建社会、哪怕是封建乡绅在自己取得功名地位的同时也从来没有忘记过对所有乡村人教育普及的责任。特别是在发达地区,像在我的老家江苏苏南地区,乡绅是要负责那些自己所在地的贫困孩子的阅读的,这件事从东汉时期就开始做起,譬如讲大家耳熟能详的朱买臣的故事,如果没有乡绅的资助他有书读吗?他是一个放羊的。现在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强调的是全民富裕、共同富裕,这个时候更要把这件工作扎实、深入地做好,封建社会都做了的事情我们今天能不做吗?大家还可以读一读吴官正的回忆录,他们家也很穷,家衰败之后也是靠乡绅的资助才读了书,上了清华大学。

所以我们今天这个活动,看上去是一个很小的活动,我想要好好地宣传好,使更多的人认识到我们国家把乡村的事情办好了,社会稳定、社会繁荣发展才有更坚实的基础,而读书是一条最可靠、最基础、最有效的工作!

谢谢大家!

责任编辑:张涵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