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唯一官方中文网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地方

福建省海上枫警全心搭建人民暖心桥

发布时间:2023-03-22 21:05:37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中国报道讯(张洪祯 尹多多 报道 通讯员 李晨 王万举)“今年全国两会上,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成为人大代表热议的话题。”刚圆满完成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履职的福建海警局郑凌勇同志坦言,归闽后他第一时间在该局交流会上宣讲两会精神,倡导广大海警人紧紧团结在党的旗帜下,始终以人民为中心,发展具有海警特色的“海上枫桥”模式,保持奋发进取状态,用青春和忠诚向党和人民交出无愧时代的优异答卷。

2019年组建以来,福建海警局立足打击海上违法犯罪、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维护辖区海域安全稳定等职能任务,秉持守护辖区海域平安稳定、为民服务解难的工作理念,深入推进新时代“海上枫桥”模式建设。

“四快”接处警模式 让见警再快人一步

治安治稳定,见警见民心。社会的经济发展离不开稳定的治安环境,人民的安居乐业离不开可靠的处警服务。

为提升海上执法服务水平,福建海警以“95110”服务平台为支点,全面推进公正文明执法,加大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领域执法力度,常态深入辖区港岙口、无人岛、码头、岸线及海上违法犯罪高发区进行巡逻踏查,在沿海各县、市、区以及重要港岙口、渔港、码头全线布防,派遣舰艇“7×24”全时巡航,构建“网格布警快调度、主动预警快反应、动中接警快到场、高效出警快处置”的“四快”接处警模式,确保“获悉警情后,港外1小时内、港内半小时内”见警。

2021年1月13日,宁德海警局获悉在官沪岛附近海域疑似存在走私香烟活动。该局值班室迅速通报正在附近海域待机的执法艇前往查缉,同时组织警力在不法分子可能逃跑的岙口布下“口袋阵”。不到2个小时,海警执法人员就将5艘走私船只“人赃俱获”,现场查获走私香烟75000余条。其中,“四快”接处警模式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福建海警局始终牢记为民宗旨、主动担当作为,严打海上违法犯罪、竭诚为民服务。组建以来,该局针对辖区违法犯罪形势日趋隐蔽复杂,该局迅速适应职权调整,紧密部署“国门利剑”“净海”“碧海”“海盾”“亮剑”“獴猎”等专项执法行动50余项,累计查办各类涉海案件3400多起,侦破海上大要案60余件,打掉犯罪团伙上百个,查扣涉案船舶2400余艘,查获成品油、冻品、珍稀动植物等大批涉案财物,海上违法犯罪查处率、人民群众满意度、文明执法规范性大幅跃升。

福建海警局局长李建国表示,新的一年,福建海警将以持续深化“平安海域”建设为抓手,坚持和发展新时代的“海上枫桥”,推动海上治安预防、海上联合查处和海上综合服务深度融合,全面建设提升海域综合治理的能力和水平。

“1780”服务工作方法 让温暖再入心一点

群众问题无小事,群众问题也无易事。“枫桥经验”之所以能永葆生机活力,就在于不断创新和发展,福建海警局把新时代“海上枫桥”模式作为抓好群众工作的“金钥匙”,想群众之所想、解群众之所困,将为民服务的宗旨落到实处,而“1780”工作法正是该局践行新时代“海上枫桥”的题中之意。

“1780”谐音为“一起帮您”,是该局对原“580”(我帮您)工作法的探索升级,该局充分设想群众在海上可能遇到的需求和困难,以95110接处警服务平台为依托,调度7个沿海市(区)单位执法力量,每个单位设置矛盾化解、普法宣传、抢险救援、生态保护等8支海上服务队,负责日常巡逻执勤时“零距离”为群众解读党的政策、传授法律知识、排除设备故障、化解矛盾纠纷,做到海上“知识有人教、纠纷有人调、困难有人帮”,一起将海上治安问题消除为零。

“1780”让群众见证福建海警速度。2022年1月,泉州湾上一艘渔船与货轮因航行发生刮擦受损导致纠纷,泉州海警局惠安第一工作站接警查清缘由后,立即邀请双方当事人、当地渔业协会到“海上枫桥调解室”,就纠纷矛盾点组织双方当事人进行调解并顺利达成和解,从接警到解忧,仅用时4小时,一时成为厝边坊间的佳话美谈。

“1780”让危险离群众远一些、让服务离民心近一些。“老兄,台风快来了!早点回去避风,有什么事情及时与我们联系……”每次在台风来临前,福建海警局便闻“汛”而动,依托95110服务平台,组织执法艇加强海上巡逻,通过喊话、播报等方式,及时劝导海上作业船只返港避风,并派遣“党员先锋服务队”深入沿海辖区码头、港口、渔船等场所,帮助渔民检查锚链、缆绳固定和物资转移情况,耐心讲解防台知识,全力保障辖区治安稳定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人民关心事,海警心头事。福建海警不断深化“海上枫桥”品牌创建,深入“1780”方法探索,先后设立15个矛盾纠纷调解中心、4个海上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累计化解各类矛盾纠纷500余起。海警执法员用一次次“管家式”贴心服务,为“1780”逐渐成为保护人民群众的“贴身护符”。

“1+N”执法联动协作 让民意再满意一些

2020年“米克拉”台风期间,漳州海警局接到95110转发的救助警情:“一艘砂船在鹰屿附近海域触礁搁浅,船上7名船员被困,船体破损大量进水,有倾覆危险,情况十分紧急!”接警后,海警执法艇立即备航出警,一边通联并安抚好游客们的情绪,一边全速赶往事发海域进行救助。当时正值深夜,事发海域海面波涛汹涌、暗礁密布,海警执法艇小心翼翼、慢慢接近被困船只,经过20多分钟的努力,成功将被困的7名船员转移至附近执法艇上。“如果海警执法员晚来一步,我们恐怕就要被大海吞噬了!”获救的船员心有余悸地说。

新时代“海上枫桥”下的海域治理绝非单兵作战,更需执法协作的齐治共管,才能实现海上防控无盲区、管理服务全覆盖。组建以来,福建海警积极沟通海事、应急管理、海洋渔业等17家社会救助力量,创新建立“1+N”海上执法服务联动机制,共接处警情10600余起,开展海上救援540次,救助遇险船舶40余艘群众近700名。

为破解以往网络信息不发达、海上船只动态难以掌握,导致海上险情掌握不及时、船舶信息不通联不、救援成功率相对较低等问题,福建海警大力推进海防、公安、海事、海洋渔业等部门信息资源整合共享,在3752公里海岸线、13.6万平方公里的管辖海域嵌入新智慧小型船舶防越界预警、智慧海防、近岸雷达综合监控等10余套辖区监测系统,实现福建渔船动态监控管控、打击海域违法采砂执法联动、生态云等13个执法信息平台一体化整合运转,共同构筑可视化、数据化、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型的海上数字智治防控网络,进一步实现信息共享、科技管海,增强海陆联防联控合力。

同时,该局还与各级渔业信息站、船管站建立“通联热线”,实时掌握海上动态,切实提高海上态势感知力。同时,利用巡逻间隙深入渔村、渔港、渔船为群众做普法宣传、政策解读,鼓励村民加入反偷私渡防线,壮大群防群治力量,“海上流动调解室”“老船长调解室”“警民联系站”等一大批联创品牌成为化解海上纠纷、献策海域管控的生力军,画出警民携手海域治理的“同心圆”。

形势在变,初心不改。在海上丝绸之路的起源地,福建海警既是守卫者,更是建设者。“下步,我们将立足新职能优势,应对一日千里、日新月异的经济发展和治安热点变化,坚持服务融合促发展,转型服务,转轨帮扶,在促进和谐、服务群众中积极探求协作共赢、鱼水情深的融合力量,营造出党政警民合力兴海富海的新格局,努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闽海’,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该局党委书记马景东表示。

责任编辑:尹多多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