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唯一官方中文网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地方

黑龙江龙江县:文明实践“三举措”点亮群众“新生活”

发布时间:2021-07-21 23:29:00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中国报道讯(张洪祯 孙熙然 通讯员于嘉馨 李福山报道) 有一种让人温暖的风景,叫文明;有一股汇聚力量的新风,叫实践。新时代文明实践犹如一股春风,吹在6175平方公里的龙江大地上,为41万龙江县人民点亮“幸福生活”。

黑龙江龙江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自建立以来,统筹推进,纵深覆盖,科学设计,丰富内容,以“标配+创新”为原则,擦出文明实践新火花,解决“急难愁盼”问题,打通了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新时代文明实践,既是为了群众,也要依靠群众,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关键在于提升群众文明素质。

黑龙江龙江县为调动广大村民参与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制发《龙江县“道德银行”建设推广方案》,在全县158个行政村推广建设“道德银行”,平均建筑面积100平方米。以“家家申报、月月评比、季度兑现、事事公示”为实施原则,围绕律己守法、移风易俗、环境卫生、创业创富、敬老爱亲、志愿服务六大方面,分类列出20个加分项和20个扣分项。制定《道德银行评分细则》等制度11项,配备物品78种。白山镇“道德银行”建设推广以来,村民自觉、自动、自愿参加到志愿服务当中,打麻将、赌博、扯闲话的人少了,勤劳致富学技术的人多了;搞封建迷信不孝敬老人的少了,敬老爱幼乐于助人的多了。

截至目前,全县共有5.5万人参与道德银行运行,兑换物品11165件,逐渐实现“法治”向“德治”的有效转变。

群众在哪里,新时代文明实践服务就延伸到哪里。黑龙江龙江县为了打造“点对点”“零距离”的服务阵地,在完成1个中心、14个所、167个站建设的基础上,利用合作社、文化大院、农村闲置房屋和农家书屋等场所,建立新时代文明实践点163个,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百米”。

在黑龙江龙江县黑岗乡索伯台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点与“幸福大院”相融合,设立了志愿者拍照“微型打卡景点”,定期开展扭秧歌、跳广场舞、下象棋等活动,让实践点真正发挥了实效。

据了解,龙江县创新利用“文明实践半小时”大喇叭等宣讲形式,进行理论政策宣讲宣传404次;把用工招聘会办到“家门口”,提供就业信息512条,为2258人安置就业;为困难家庭实现“微心愿”1705个;围绕移风易俗、党史学习教育等方面开展文艺文化活动102场;志愿者化身“和事佬”,调解邻里矛盾纠纷583个;助力农村环境整治,全县清理垃圾18990吨,清理改造路边沟1455条;开展为65岁以上老人建立电子档案活动,受众6746人;开展“文明家庭”“十佳龙江好人”等系列评选活动,让点滴善行汇聚文明风尚;开展“乡村婆孙乐”关爱“三留守”活动,募集各类物资价值54500元。

龙江县通过新时代文明实践点全覆盖式建设,为农村群众提供了集学习、休闲、娱乐为一体的活动场所,提供了及时、有效的社会信息,拉近了党群关系,带动乡风、村风、民风向善向好。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成效关键是得到群众认同,而黑龙江龙江县作为“全国产粮大县”,“三农”实用技术的培训必不可少。

由于玉米种植面积广,玉米叶产量大,龙江县针对农村留守妇女多、无特长、收入少等现状,举办玉米叶手工编织线下培训班15期,线上培训班2期,采取“县训师资、乡训骨干,村屯大编织”的方式,以景星镇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核心,辐射扩散至各级实践所、站,培养了编织能手1400余名。目前,龙江县手工编织队伍达9500余人,创造经济收益约为500多万元。

近年来,龙江县举办食用菌、中草药、玉米种植、生猪养殖等实用技术培训175场,受众56400人,整合了闲散资源,为留守妇女、失业百姓提供了致富增收渠道。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黑龙江省龙江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将崇德向善融入社会风气,从而影响人们生活习惯,补齐群众“精神短板”,走出文明实践工作的“龙江路径”,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龙江样本”。

责任编辑:孙熙然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