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三农”工作迎历史性转折。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形成有效衔接的关键时刻,平安产险再次不忘初心、冲锋在前。
正如平安产险党委书记、董事长孙建平所言,2021年是党的百年华诞,也是脱贫攻坚与全面乡村振兴的衔接之年,平安产险将秉承长征精神,以党建为纽带,以“保险+”为依托,促进农户增收、农业发展,提供有温度的支持,助力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
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平安产险一直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发挥“保险+科技”优势服务三农。今年,为了助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平安产险将以党建为纽带,以“保险+”为依托,以党建基地和产业基地为抓手,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为基层党建提供有温度的支持
党建兴村。深度参与脱贫攻坚战以来,平安产险更为深刻地体会到农村基层党组织强大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引领作用,感受到基层党员所展现出的道德高尚、甘于奉献的先锋模范力量。
江西于都下潭村党支部副书记曾宪标两年前带头建立了富硒蔬菜大棚,通过先行先试,如今蔬菜大棚渐成规模,数量由最初的1个增加到16个,面积近100亩,年收入50万元。
在曾宪标带领下,还成立了村民合作社,带动30余名农户增加收入来源,年户均增收24000元。为了更好支持“致富带头人”发挥带动作用,平安产险为曾宪标提供了贴息支持,直接带动贷款205万元,帮助下潭村将蔬菜大棚打造成为致富产业教育基地。
在4月29日的“党建共建点”揭牌仪式上,平安产险赣州中支党支部还为下潭村党建文化阵地捐赠了数字党建大屏、电脑及书籍等,以支持下潭村数字党建设施升级,助力基层党组织传递和宣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基层党员战斗力和凝聚力。
平安产险期望通过党建共建,主动了解和满足基层党委政府、当地人民群众的保险需求,积极探索基层金融机构在支持乡村产业发展、巩固脱贫成果等方面的新路径。
据了解,平安产险党委为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发起了“乡风文明100行动”主题党建活动,首批项目将在长征途经的江西、湖南、贵州等全国11个省份选址,计划在100个县乡落地,并逐步向全国推广。
“乡风文明100行动”将通过农网队伍与乡村基层党组织结对共建,了解基层、深入基层、扎根基层,发现并满足人民群众真正的需求,从打造党建基地、致富基地两大方向,帮助乡村基层升级党群服务设施,建立致富产业教育基地,为基层党建提供有温度的支持。
为产业经济提供有温度的帮助
金融兴村。保险是社会稳定器和经济减震器,平安产险率先推出并不断完善全国以保险创新撬动贫困地区产业发展、精准链接贫困户的金融扶贫模式——“平安扶贫保”模式,建立了一整套“产前撬动扶贫资金+产中赋能品牌建设+产后防止返贫”的全方位生产生活保障。
在产前,平安产险通过“信用保险+免息免担保”的方式撬动产业扶贫资金精准滴灌到龙头企业,支持龙头企业利用生产资料发放、高价订单回收、劳务雇工、参股分红的形式,调动企业和贫困户积极性。在产中,平安产险运用食品安全责任险为扶贫农产品品质提供保险背书。在产后,平安产险针对因病、因学、因灾致贫返贫等风险,通过特殊农险、指数保险、人身意外险等一揽子保险方案,全方位保障农户生产生活持续稳定。
“平安扶贫保”模式逐渐完善成为一整套“金融造血、精准帮扶、长效促进、防贫兜底”的长效脱贫机制,探索出一条可持续、可复制、可推广的新路子。
内蒙古乌兰察布察右中旗当地燕麦产业长期未获得规模发展。2018年至2020年,平安产险累计为当地龙头企业提供9000万元“免息免担保”的流动贷款,为产业发展送去“及时雨”。截至2020年5月,平安产险已支持当地企业建立了燕麦香米、燕麦片、燕麦杯的加工生产线,企业的燕麦营销网络已遍布全国,企业整体经营规模从2017年的1000万元增长至7000万元,已成为察哈尔右翼中旗强村富民的重要抓手。
3年来,帮扶主体按高于市场价20%的价格回收、优先就业岗位等,已成功带动108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2018年人均增收约3700元、2019年人均增收约3369.3元,并为16265人提供保额达8.7亿元的防贫保障。
2020年5月,在云南怒江州,平安产险与怒江州充分协商沟通,突破“一企一审核”模式,一批次支持怒江州82户“农家乐”项目和春林实业扶贫项目,共提供2077万扶贫贷款贴息支持,带动448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增收,预计年户均增收2000元;2020年6月,在四川凉山州,平安产险通过续贷继续为昭觉县橄榄油产业,提供2300万产业扶贫资金。
自2017年产业扶贫项目开展以来,平安产险在“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落地8个产业扶贫项目,通过“平安扶贫保”累计带动产业扶贫贷款9677万元,惠及建档立卡贫困户超1365户次,预计年户均增收约2500元。
为特色产品提供有温度的赋能
科技兴村。为了进一步建立长效脱贫机制,平安产险在保险扶贫的基础上,借助区块链信息不可篡改、上链信息共识等特性,搭建区块链产销溯源平台,开发出生产品质管理、产品追溯认证、市场决策分析三大功能,推动特色扶贫产业和产品向中高端价值提升,实现农户收入可持续提升。
“天下黄河富宁夏,中宁枸杞甲天下”。宁夏中宁县,作为我国重要的枸杞生产基地,其特殊的地理条件不仅使其成为“中国枸杞之乡”。近年来,随着枸杞产业成为中宁县的优势特色主导产业,中宁枸杞这一“红色名片”更是成为了当地群众增收的金字招牌。
如今在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中,平安产险全力支持中宁县枸杞产业发展,助推乡村振兴发展。
一方面,平安产险依托区块链信息不可篡改等特性,搭建区块链产销溯源平台,推出了“区块链产销溯源+溯源保真保险+食品安全责任险”的新模式,实现生产品质管理、产品追溯认证、市场决策分析三大功能,使中宁枸杞实现生产关键指标7×24小时实时监测和追溯分析,枸杞生产企业可以自动记录枸杞全生长周期情况,并针对每一片枸杞建立线上生产日志,对生产加工过程及具体操作人员进行实时记录,帮助产业完善生产标准,比如根据天气变化合理安排灌溉施肥时间、提前预防病虫害等。
另一方面,打造产品保真和安全双认证,可以为每一包农产品生成唯一的溯源标签,展示产品产出地、生产加工过程、物流过程等,形成消费者的放心标签,帮助扶贫农产品供给品质、品牌双提升。迄今,数据显示,中宁枸杞扶贫基地已带动挂链8440名贫困户增产增收,而应用区块链溯源技术的不仅仅是枸杞,还有宁夏的安格斯牛肉、乌兰察布的燕麦、湖北茶叶等。凭借在扶贫攻坚方面的科技创新,平安产险帮扶的枸杞产业应用案例,入围了农业农村部金融支农创新试点,并获得工信部区块链应用大赛最佳应用奖。
这些新技术的运用让新农人更有信心。宁夏中宁县90后陈江涛是7250亩枸杞基地的负责人,他表示:“虽然在地里面苦一点,但是我有信心把我们这里的产品做成一个真正受欢迎、认可的产品。”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5月19日,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央视网、中国平安及快手联合发布了主题视频《乡村振兴,我接力》。该视频采访了老一辈的农业专家与新一代90后农民,讲述了专家过去在农村艰苦奋斗的岁月,同时展现了90后农民运用区块链、物联网、直播带货等技术、新方式振兴乡村的新景象。老一辈专家手写寄语,与新农人展开对话,鼓励更多青年投身到乡村振兴的事业中,接力跑好乡村振兴新征程。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承载着建设中国人民美好生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正如《乡村振兴,我接力》视频里中国工程院院士颜龙安、程顺和,国家航天育种工程首席科学家刘录祥等老一辈专家对新农人的寄语:“我们通过一代一代人的不断努力,前进,使我们得到我们所需要的粮食,把饭碗端得更好”、“农业农村现代现代化发展的根本在科技,关键是人才,希望新一代农民抓住新时代发展的机遇,努力奋斗,让幸福之花开放得更加美丽”。
责任编辑:孙熙然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