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唯一官方中文网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地方

陕西商南:以工代赈打造乡村振兴新引擎

发布时间:2021-03-15 20:04:02 推广 来源:国家发改委

2020年,陕西省商南县紧紧抓住国家以工代赈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衔接乡村振兴试点工作机遇,将试点项目作为巩固脱贫成果的总抓手、推进乡村振兴的新引擎,精准谋划布局,创新赈济模式,规范监督管理,建成全省规模最大的集中连片优质茶园,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贡献了积极力量。

抓实“四个基础”,精准谋划布局

商南县围绕巩固脱贫成果、助推乡村振兴、扶持产业发展、推动区域协同发展四大重点,精准谋划布局,稳妥推进实施,确保以工代赈项目发挥最大效益。

一是抓实规划布点。立足于发展壮大茶产业的战略部署,充分考虑县域气候、地形、人口分布、交通物流、产业基础等因素,按照“资金跟着项目走、项目带着就业走”的思路,将以工代赈试点项目与带动群众就业、特色产业发展、易地搬迁后续扶持等方面有机结合。

二是抓实群众基础。乡镇申报项目后,县发改部门通过入户走访、问卷调查、实地调研等方式,深入项目拟实施地了解群众务工意愿,充分调动群众参与项目建设的积极性。

三是抓实主体选定。按照“自愿申请、好中选优”的思路,深入了解拟参与项目企业纳税、诚信经营、农民工工资发放、履行社会责任、抵御市场风险、开拓市场能力等情况。

四是抓实资金整合。充分发挥以工代赈中央投资撬动作用,投入中央以工代赈资金815万元,整合省级财政资金240万元、中央彩票公益金和财政扶贫专项资金等2050万元,引导企业投资3500余万元,建成富水茶海公园标准化生态观光茶园1380亩。

推行“四种模式”,促进就业增收

商南县紧盯以工代赈项目促进贫困群众就业增收这个“初衷”,积极探索创新,着力构建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努力拓展贫困群众就地就近就业渠道。

一是劳务用工助就业。鼓励项目所在村通过组织当地农村劳动力组建劳务合作社等形式参与试点项目建设,并及时足额发放劳务报酬。目前,已向参与务工的群众已达到246人,发放劳务报酬195万元,占中央预算内投资比例达到24%。创新以训代赈方式,因户因人开展菜单式精准培训68场814人次,受训群众就业技能明显提升。将建成的配套设施纳入村集体资产管理范畴,因地制宜开发检测员、保洁员等公益性岗位,吸纳40余名贫困群众就地就业。

二是入股分红促增收。将以工代赈项目形成的资产折资入股龙头企业或合作社,明确按中央、省级投入资金总额的8%提取固定收益。其中,2%的收益用于以工代赈基础设施项目的后续管理维护,6%的收益统筹用于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和低收入群体增收。

三是流转土地增效益。引导项目区农户将土地特别是低缓荒坡地经营权有序流转,整合大量土地资源,促进了项目实施地特色产业规模化发展,不仅使75户农户每年获得47余万元经营性收益,而且使昔日的荒坡地变成为今日的生态经济林,实现了“富起来”与“美起来”的有机结合。

四是融合发展兴产业。坚持“茶叶+”融合发展,积极培育茶园观光、茶事体验、茶餐品鉴、茶叶养生等新业态,带动企业和当地群众发展商贸服务业,现已建成农家乐9家、品茶休憩室6处,进一步延伸了项目区产业发展链条,提高了产业发展质效,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提供了有力支撑。

破解“三大难题”,提升综合效益

商南县及时分析总结试点工作推进中的困难和问题,通过一系列组合拳,有效破解产业发展、群众就业一系列难题,实现贫困群众增收、村集体经济壮大和龙头企业发展“三方”共赢,产生了良好的社会综合效益。

一是破解农村改革难题。对部分缺资源、缺资金的贫困群众,综合施策、叠加覆盖,通过资产折股量化分红等方式,有效破解了改革对资源的依赖,实现了“有能力”的扶起来,“扶不了的”带起来的减贫目标。目前,全县每户贫困群众至少都有一个致富项目。

二是破解集体经济薄弱难题。将以工代赈项目形成的经营性资产量化到村集体经济组织,择优入股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形成稳定利益联结。村集体经济组织以年定量分红进行分配,一部分用于支持村集体经济产业发展,一部分用于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分红,有效破解了村集体经济发展资金匮乏难题,同时也使基层组织更具号召力和凝聚力。

三是破解产业发展风险难题。充分发挥产业发展扶持资金作用,建立健全茶产业常态管护支持机制,鼓励督促新型经营主体加强茶园灌溉、除草、施肥、保温等日常管护,有效提升项目区茶苗的成活率和茶叶的采摘率,确保了以工代赈试点项目取得长期效益,助推乡村产业发展。

通过实施以工代赈试点项目,陕西商南县进一步拓展了群众就业增收的新渠道,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探索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为推进乡村振兴注入了新动力。

责任编辑:慕贝婵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