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讯(张洪祯 郑苗苗报道)目前我国养老护理人工紧缺难题已凸显。相对于庞大的失能养老服务需求,人工养老服务显然不足。
全国政协委员、战略支援部队特色医学中心主任顾建文针对这一现象提交提案,建议发展人工智能装具辅助失能老人康养,解决养老护理人工紧缺难题。
顾建文表示,我国目前60周岁以上人口为2.5亿人,占全国总人口的18%。其中失能老年人口超过5000万,按照每3名失能老年人需要至少配备一名专业护理员测算,当前养老护理员岗位应达到1300多万。我国持证专业护理人员不足2万人,各类养老服务设施服务人员不足50万人。全国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资源总量约为 102.6 万人,数据显示我国养老护理员与老年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严重不足。以双独生子女家庭为例,夫妻双方除工作外,需面对双方父母4位老人的赡养义务,一旦家中出现失能、半失能老人,家庭负担极为严重。
顾建文指出,随着人工智能、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高科技的快速发展,涌现出智能型辅助装置,可穿戴式生物传感生命体征监测等养老科技产品,目前日本为缓解养老资源短缺,在人工智能养老方面研制的个人卫生护理机器人逐渐成熟,提升养老人员工作效率;法国研制的智能翻身床、压力传感防褥疮翻身床等智能养老家具提高养护效果;我国开发的陪伴机器人应用AR技术满足失能老人的生活娱乐需求。
我国应当大力发展人工智能装具,辅助失能老人康养,为此,他提出以下建议:
一、围绕人工智能机械装具辅助失能老人养老技术开展科技攻关。针对半失能及失能老人的进食、如厕、沐浴、穿衣、控制大小便等养护重点难点开展研究,并给予政策经费倾斜。
二、形成人工智能机械装具辅助失能老人养老技术产业化。1、研发适合居家养老的智能护理机器人床,人性化照顾失能、半失能老人。通过多功能电动护理床,可以很便捷的帮助到老人,例如翻身、喂饭、大小便清理等,还可以通过远程遥控,语音操控,甚至用眼球来操控一些功能。打造的新一代智能养老产品,既能给有需求的老年人带来高端功能性护理,同时也能够享受来自家庭般的呵护体验。2、研发智能出行适合失能、半失能老年人使用的机械外骨骼,全地形轮椅,专为使用轮椅老人设计的福祉汽车,座椅通过电动操作旋转车外,更加有利于行动不便的乘坐者上下车等科技产品,结合目前无人驾驶技术,解决失能老人出行不便的难题。3、发展智慧家庭机器视觉养老安防,发现家中老人异常、通过网络及时通知子女并发出医疗求助信息。
三、加强人工智能机械装具辅助失能老人养老技术行业道德,准入、监督管理。应积极倡导行业道德,健全行业准入、监督管理,明确法律责任;加强统计信息及发布工作,为辅助失能、半失能老人养老技术提供科学支撑和重要依据;优化产业布局,研究辅助失能、半失能老人养老技术的地域特色,文化特色及需求提供适合不同地域的养老政策;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建立辅助养老技术税收政策上给予企业优惠与倾斜,鼓励更多的企业参与其中,以促进我国辅助养老技术服务体系的发展。
在社会养老资源共享,家庭参与辅助老人养老技术,科技智能养老的中国特色智慧养老社会中,更多的失能、半失能老人将受益于人工智能带来的便利,让晚年生活更幸福。
责任编辑:金融财经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