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唯一官方中文网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

北京市:开放深化“一带一路”地方合作

发布时间:2020-11-02 22:23:22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中国报道讯(张洪祯 慕贝婵 报道)今年以来,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和国际形势变化带来的巨大挑战,北京市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系列讲话精神,把防范疫情风险作为主要任务,充分发挥地方合作的重要作用,积极参与国际抗疫,有效维护企业海外利益,奋力推进“一带一路”建设高质量发展。

01多措并举,开展抗疫援助合作

(一)迅速启动对外援助,与友城携手战“疫”。疫情发生以来,北京市与40个国家的78个城市开展了抗疫国际合作,用实际行动与友城同舟共济、共克时艰。截至9月中旬,已分批向24个友城捐赠了防疫物资,包括快速温测系统、呼吸机以及核酸检测试剂盒等高端医疗检测设备,口罩、一次性手套等防护物品和中医药产品。选派政府部门领导、行业专家、社区工作代表等参加中国—中东欧国家防疫工作视频交流会、中国-拉美和加勒比国家新冠肺炎疫情专家视频交流会等国际活动,与21个国家的26个城市及3个国际组织举办抗疫和复工复产经验分享视频会,协调动员各方力量积极参与国际抗疫合作。

(二)深化医疗卫生领域合作,推进“健康丝绸之路”建设。重点支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血液安全保障研究与交流”等“一带一路”卫生国际合作和世界卫生组织合作中心示范项目,提高参与制订国际卫生健康标准、规范、指南和协议的能力。发挥北京中医药资源优势,建立远程中医药健康服务平台,以中英双语为海外华人华侨和留学生、在京外籍人士等提供包括“北京产品”、“北京渠道”、“北京服务”等在内的方案和产品服务,平台关注人数超过7万人,覆盖国家130余个,海外销售网点166个,海外诊所32家。

(三)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彰显海外中企担当。近年来,北京市企业海外投资活跃,疫情期间,在做好自身防疫的同时,企业加大对当地项目合作方的支持援助,体现了大国强企的责任担当。作为数字电视运营传媒集团,四达时代在非洲推出《新冠肺炎疫情特别报道》,通过中、英、法等6种语言,播放国际疫情动态综述、本地疫情情况、防疫知识宣传、人物专访等信息,提醒当地居民做好科学防护;推出“空中课堂”, 利用四达直播星平台、地面数字电视、互联网开展网上教学,为广大非洲中小学生提供停课不停学的硬件保障。北京城建集团是北京市建筑业的龙头企业,公司的海外项目涉及“一带一路”沿线的31个国家和地区,疫情发生以来,公司与海外合作方携手抗疫,向喀麦隆国民议会、肯尼亚水务工程发展局、马尔代夫国家灾难管理局等部门捐赠了医用口罩、红外体温计等防疫物资。为保障海外重大项目有序推进,在马尔代夫维拉纳国际机场施工现场建设了临时隔离设施,并为当地员工和居民提供防护用品、卫生宣传手册。

02高度重视,有效维护企业海外利益

(一)全面开展风险排查。北京市第一时间建立境外企业疫情防控机制,实行每日“零报告”和防控周报制度。对列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重点项目库的30余家项目单位进行了重点排查,及时应对新情况、新问题,密切联系驻外使领馆,动态跟踪境外企业和项目情况,快速处置各类领保案事件,有力维护企业海外利益。

(二)为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打造安全屏障。发挥商事调解、仲裁等社会服务机构作用,为企业走出去提供专业服务和风险化解措施。北京市“一带一路”国际商事调解中心致力于打造以调解手段解决“一带一路”建设商事纠纷的国际法治平台,建立与国际接轨的调解规则、制度体系和运行方式,自成立以来共受理涉外案件2400余件,调解结案成功率超过60%。

(三)切实发挥信用保险逆周期调节作用。中信保公司通过补偿减损等手段帮助外向型企业应对疫情负面影响,有力维护企业在行业产业链和供应链中的核心竞争力。今年以来,共向北京市25家企业支付赔款1153万美元,并针对重点出口企业出台了延长付款宽限期等系列措施。累计支持47家外贸“300强”企业出口29亿美元,221家“双自主”企业得到了出口信用保险服务保障。

03优化环境,务实服务双向国际合作

大力推进制度机制改革,持续营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企业复工复产。一是加大改革力度吸引外商投资,深入贯彻落实《外商投资法》及配套法规,出台了《关于做好外商投资简易低风险工程建设项目管理工作的通知》《关于进一步深化改革做好外资项目有关工作的通知》等指导性文件,不断优化外资管理流程,以企业诉求为导向,扩大外资服务包覆盖范围,引导企业用实、用足、用好各项惠企措施。二是持续提升境外投资便利程度,境外投资项目备案实现“全程在家”办理,企业线上提交材料,通过邮寄方式送达备案,全流程“无纸化”申报。三是支持市场化主体积极发挥平台作用,推动北京市 “一带一路”双向投资平台企业建设线上双语服务平台,为电子信息、高端装备、智慧物联等高精尖领域企业提供国内外专家、投资机构、国际创新空间等资源。

责任编辑:慕贝婵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