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唯一官方中文网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金融

胸有丘壑起伏 笔生波涛万丈-访知名油画家汪明强教授

发布时间:2017-03-31 14:14:30 推广 来源:未知
中国报道讯:(记者洪祯  实习记者秦雪莹)20世纪的法国现代著名文学家、传记作家、音乐评论家罗曼.罗兰曾说:“艺术的伟大意义,基本上在于它能显示人的真正感情内心生活的奥秘和热情的世界。”而山东大学(威海)艺术学院副院长、美术系教授、知名油画家汪明强先生就给人这样一种感觉。
\
汪明强教授
    初见汪明强教授,便感觉到他是个很亲切随和的人,和蔼的笑容消解了初见的隔阂感,让人觉得轻松自在。在向记者娓娓述说他艺术之路上点点滴滴的同时,也让记者如痴如醉的分享着他经历的悲喜沉凉,收获的人生体悟,以及探索艺术真义。他深爱着艺术,希望把自己澎湃的热情和满腔爱意奉献给艺术事业,并愿将自己一生投入艺术宽广的怀抱,他就是一个地道的艺术人。
         能够从事自己喜欢的职业从来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汪明强先生的绘画生涯也是一个“舍”与“得”的过程。他一直觉得自己是个幸运的人,从小时候起,就有着很强的艺术天赋,并且特别喜欢上美术课。六七岁时,他开始学习画画,起初只是觉得好玩,是一种本能的艺术冲动。然而,随着岁月的磨砺与成长的沉淀,他对绘画的态度也发生了质变。这时的他,已经将绘画作为他人生中重要的兴趣与爱好,即使工作后也不放弃,边工作边作画,自得其乐,痴迷其中。对作画极富热情,常常通宵作画,不知疲倦。
\
汪明强作品(1)
      “君子不器”,是他一直坚持的人生真谛。人不是器物,人生可以朝向多个方向发展。在这种想法的指引下,他毅然决然的回归艺术。在那个年代,老师是并不是一份受欢迎的职业,但他还是坚持自己内心的诉求,坚定的踏上了艺术教师之路。
尘世浮舟,引渡有缘,哪怕此刻无法踏上征途,至少将本心妥善安置,不要被路边匆匆而过的风景迷乱双眼。在安静的等待时机到来的那一刻,用一种温和睿智的气质坦然迎接当初的梦想。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多年之后,就会感谢曾经的自己。现在的他,正是在由衷的感谢着自己当初的选择,成全了如今的自己。
     对艺术的不断追求与探索是每一个画家的神圣使命,这是一个漫长而痛苦的求索过程,而谈到自己绘画风格的转变,汪教授感慨良多。
      八十年代的八五新潮之前,中国的绘画艺术界以现实主义为主,改革开放后,对写实主义的新解读,对欧洲古典油画的日益了解,掀起了写实主义的油画热。受当时风潮的影响,汪明强教授了解到西方油画风格的多样化,随着时代科技不断进步和工业革命的发展打破了原有的传统,各种流派交织碰撞,使他更加意识到了艺术应该回归理性。
\
汪明强作品(2)
      在他求学时,山东艺术学院成立了两个工作室,其中王立克老师以绘画写实主义作品为主。受王老师画风的影响,汪明强对古典画风精细的描绘手法更是痴迷。为此,他在毕业时创作的圆号系列作品,就是想展现一个号手的生存状态,并通过这种状态的表现来体味他的内心世界。他坦言道,由于当时自己年纪尚轻,还处于比较迷茫的阶段,希望寻求艺术的出路。而这种意向带给了他这种感觉,于是他选择了号手作为题材,创作了一系列的作品。通过自己对社会的观察和对特定领域的感悟来创作。如他的写实主义比较具有代表性的画作《丰碑》,就是他当年在微山湖写生时,遇到 画中老母亲的形象,激发起了创作的灵感。画中的原型是一名军人的母亲,她的儿子在自卫反击战中牺牲,作为一位母亲她日夜期盼着孩子归来。汪明强看到这幅场景时,内心受到了极大的震动,于是拍下了照片,创作出了《丰碑》这幅画。后来,包括他的“淮海战役”系列作品也属于写实性作品。在完成《丰碑》的创作后,汪明强又被调入徐州师范任教,这时的他基本还是一路沿着写实主义画风进行创作的。
\
汪明强作品(3)
      然而,当写实性作品画多了后,他发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中国的写实创作模特多依赖于照片,这就意味着写实就离不开照片,而这一点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作画。于是,他产生了疑惑,这是艺术的真正状态吗?艺术到底是什么?艺术的本源到底是什么?此时的他开始渐渐从对艺术的朦胧观察进入了对艺术本身的思考。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向来是艺术与美的所在,因此,所处地域徐州丰富的两汉文化就进入了他的视野,尤其是两汉的汉画像砖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汉代并无照相机,可是为什么刻画的人物却如此生动?随着渐渐深入的研究,他慢慢意识到,艺术并不是简单的画照片,不是以“像”为标准的,它其实是一门要展现艺术家的潜质和自我理论的东西。从那时开始,汪明强就开始结合汉画像砖来寻找和表达自己的艺术潜质,从现实入手,以象征性的手法表现现代主义的朦胧。他认为,当时的人们在现代化的环境下,是很渴望回归田园生活的,那种自然的回归感使他开始学习古人的画面表达形式,将汉画像砖的行与色的研究探索用于到画作之中,尝试从感受自然状态渐渐升华到摸索感知作为艺术家的表现状态。在这种艺术感悟之下,他创作了“田园牧歌”系列,力求表现回归自然的,天人合一的生活状态。这成为了他艺术风格转变的重要一步。
\
汪明强作品(4)
      真正的艺术家是不会满足于既有的成就的,不断的创造、突破才是艺术的魅力所在。2004年,汪明强又转职来到了威海的山东大学美术系。当时由于院系刚开始筹办,正处于起步阶段,他就作为开拓者,开始负责美术系的工作。首先,他做了四年的行政工作,在此过程中有了很大收获,思维也得到了锻炼与提升。其次,由于资源和环境的变化,他的视线逐渐落向容纳百川的大海,开始尝试感悟大海和阅读大海,去思考大海如何与艺术结合,反映出美好的主题。2008年左右,汪明强斟酌再三,还是辞去了行政工作,进入了转变的第三个阶段。带着对艺术的问题与思考,他前往中央美院进修,进入了写意油画班,这次的深造使他受益匪浅。在学习中,他对艺术本身的理解又上升了一层,明白了什么是艺术的画面,什么是画面的生命力。此后,结合对西方绘画的了解以及中国古典传统绘画,尤其是汉画的表现手法的运用,回到威海,汪明强开始进行以“海”为主题的创作,用艺术的方式表现独属于他的心目中大海的模样。对于在“海”方面的美学理念,他阐述道,他所追求的是海的柔性美,是一种宁静温柔的美,侧重于发现一个除了波涛汹涌之外的海世界会是什么样子,它给人带来的美和感悟又是什么。汪明强对记者说,海会是他将来一个时期的研究课题。他创作的“海色斑斓”系列,已经入选全国美展,并得到了诸多好评。在让他感到欣慰的同时,也将成为他漫漫艺术之旅中不断努力探索的动力。
\
汪明强作品(5)
         雨果说:“艺术的大道上荆棘丛生,这也是好事,常人望而却步,只有意志坚强的人例外。”。每一个艺术家的人生都是在对艺术的探求中匍匐前进,坎坷寻路的,没有坚强的意志和坚定的信念做支撑,很难获得成功。
      尽管汪明强常说自己是一个幸运的人。但是一个人的成就不可能仅仅归因于运气。他也是个愿意不断探索,不守规矩的画家,他总是希望寻找潜意识里面的东西,并将以艺术的形式展现出来。他说,自己目前的创作方式是在写实写意中不断跳跃的,风格在不断转变的,他认为这是一种艺术的状态,要去不断追寻艺术的本源,不断探索自然,力图创新。今后一段时间里,他打算先主办一次以“海印象”为主题的主题展,希望与会者能以此为契机互相交流切磋,同时也希望在今后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努力在威海打造海洋油画群体,扎根威海本土,深入村庄,码头,以及渔民生活。以海洋文化为切入,以海洋美学为支撑,来表现海的内在精神为主旨。寻求自己的艺术张力,发掘威海的海洋艺术潜力,推动威海海洋艺术发展。
\
汪明强作品(6)
      在谈到艺术本身对人生的影响时,汪明强目光坚定的说道:“我从小就喜欢美术,后来发现它成为了我生命中的一部分。我一直认为人生在世一定要有动力源,而艺术正是我的动力源,我热爱它,重视它,不能够放弃它,它成为了我毕生的追求目标,给我带来无穷无尽的快乐。告诉我真善美是世界最美好的东西。同时它也在不断提醒我,一个国家若想发展的好,必须要重视艺术,重视文化。”
        胸有丘壑起伏,笔生波涛万丈。汪明强几十年如一日,始终在他的艺术人生中孜孜以求,寻寻觅觅,探索艺术真正的奥义,并取得了辉煌的成绩。然而,他并没有满足于现有的一切,他说自己仍在路上。很多东西会被年华洗得单薄、老旧。时间可以使昔日叱咤风云的人烟消云散,使曾经誉满神州的人销声匿迹。但探寻艺术的精神却像是一朵石花,盛开在韶华的深处,打败了时间,坚定饱满,恒久不谢。

责任编辑:刘碧霞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