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唯一官方中文网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地方

任鉴易:岂关名利分荣路,自有才华作庆霄

发布时间:2020-09-11 13:23:08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中国报道讯(张洪祯 郑苗苗 报道)任鉴易,卧佛山人,字牧卿,晟之。别署九号草堂,晟之书坊,茗仁居。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当代著名油画家、书法家。中央国家机关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央国家机关书法家协会理事、美国西肯塔基大学孔子学院特聘艺术家、艺术顾问,中国广播电影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书画摄影委员会副会长。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鲁迅弃医从文,用文学的锋芒唤醒国民;高尔基讴歌海燕,用文学的激越鼓舞士气;沈从文创下边城,用文学的温润浸透人性。古往今来,文人一直在创作中铸造自己的梦。文人的梦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不凡之境,为的是实现政治清明、经济繁荣、文化昌盛。任鉴易先生也正是在为实现这一梦想而默默耕耘的一个人。他会用笔触描绘人间万象,他也会用笔触描摹世间美好,他更会用笔触荡平人间污浊气,还世人一片清平。

幼时兴趣 化为艺术阶梯

60 年代初,任鉴易生于山东潍坊,在“纸鸢儿子秋千女,乱比新来春燕多”的热闹中长大。小学开设的书法班,任鉴易是其中最有天赋也最有兴趣的学生。小时候对书法的爱好,一直未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消减分毫。80 年代初,任鉴易被部队保送到解放军艺术学院学习美术,后在天津美术学院高研班学习,同时拜国学家、书法家王学仲先生为师学习书法,拜天津美院终身教授、艺术家孙其峰老先生为师学习中国画理论研究。名师出高徒,任鉴易博采众长,把绘画、书法的根基夯实,为其日后的艺术创作添砖加瓦。

任鉴易书法以行草、榜书见长,又多年来临池不辍、博采众长,形成独特的法度与风格,气势恢宏、点划精到、苍老劲健、张弛有度。章法变化多端,行笔能纵能敛,整体感强,结构欹正莫测,线条枯实互应,其字严而不拘,意气赫奕。书法形式和点线运动的控制力表现出了高度的艺术境界。

任鉴易油画对古典主义的表现技法兼收并蓄,并融汇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元素,将油画创作的基本技巧与作品的情致结合起来,实现了画面凝重而不呆滞,强烈而不生硬的艺术效果,具有一种含蓄而动人的内在美。作品于静态中展现动态,在稳重中挥洒灵秀,从色彩中寄托内涵,犹如一坛陈年佳酿,洋溢着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艺术风采的醇厚,兼透着中国宋代工笔流韵的清香。通过多视点强化透视效果,营造戏剧化构图。其画面色彩充满幻想,呈现超乎寻常的艺术美感,又不失西方的浪漫,画笔有灵魂,作品有风骨。

笔作天地 赋予艺术灵魂

任鉴易书写的条幅“千古笔墨惊天地,万里云山入画图”道出了我们一代代、一辈辈中国人在劳动中积淀的丰富文化,构筑的美好生活。上通天,下触地,既有行云流水,又有苦思冥想;无论在车水马龙的闹市中,还是在静谧的深山老林中;无论是在得与失的遴选上,还是在生与死的抉择上,最终表现的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勤劳勇敢、自强不息、团结统一、爱好和平的民族精神。

他绘制的《万里长城图》形象坚毅,可以在逶迤起伏的群山中看到扶摇而上的峰火台,坚如磐石的山峦,郁郁葱葱的劲松。长城是中华民族力量的象征,是中华民族热爱和平的写照,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体现,是中华民族古建筑文化灿烂的一隅,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另外,任鉴易不拘泥于一种风格,他所绘画的《小桥流水人家》,纯真、天然;《群虎下山》奔突而出,雪浪四溅;《仙鹤湖》内的仙鹤,有的觅食,有的亮翅,有的低空飞翔。

任鉴易创作的油画极具个人特色,非但没有全盘西化,反而受到中华民族文化的熏陶,洋为中用,达成了中国式的油画。油画从公元五世纪时至今日,经历了古典主义美术、新古典主义美术、浪漫主义美术、写实主义美术、印象主义美术等发展阶段。每个阶段无不围绕透视原理、色彩原理和光影原理。而中国画要讲负阴抱阳、知黑守白、虚实相间。西画讲求焦点透视,而中国画讲求散点透视。西画重艺,国画重道,正如《论语》云:“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道是艺的体,艺是道的用。

任鉴易所作的《映日荷花别样红》,与其说是油画,不如说是用油彩为颜料画的中国画。其荷花用的是以红破白,荷叶用的是皴加留白的手法,翠鸟、荷茎用的是既有外勾又有没骨的画法。西方油画家们从再现视觉的真实,到把自己的情绪、意愿溶入画的过程,与中国画的形神兼备大可称得上异曲同工之妙。

屈原高洁不屈,才会“举世皆浊我独洁,众人皆醉吾独醒”;李大钊为国为民,才能“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文天祥舍生取义,才敢“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任鉴易则志存高远,致力于“岂关名利分荣路,自有才华作庆霄”的豁达。

任鉴易书为心画,不拘泥于形制,摆脱了画匠的局限,当的画家之称。“造物无音却有情”,任鉴易以人文理念入画,借物抒情,托物寓理。通过对社会与自然,人和动物关系深层的思考,画家之“悟”与自然之“机”碰撞结合,突破画稿传递“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君子之道,其作品取之自然,可唤醒人心正气!

责任编辑:郑苗苗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