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最好的装备“保健医生”,领跑中国智造--威海创客翟坤龙
发布时间:2017-03-31 11:47:36 推广 来源:未知
中国报道讯:(记者张洪祯 实习记者李佳)2009年,一项航空发动机装备健康管理系统(全称:高端复杂设备全寿命健康管理与维修维护支持系统)通过中国民航局专家鉴定,并被认定为 “该系统填补了国内空白,其集成化功能达到了国际同行先进水平”,同时获得了中国民航科学技术一等奖。
航空发动机健康管理与维修决策支持系统主要是针对航空发动机使用健康状态全面监控和科学管理而研究设计的,负责航空发动机的使用寿命管理。目前这项技术是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前瞻技术,这项技术的研究成功解决了航空发动机的机务信息化的管理难题,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传统的靠人工检测的劳动强度,同时降低了航空公司的机务成本。大大提高了航空发动机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这项技术的应用打破了对国外技术的垄断,基本杜绝了我国航空公司对飞机制造商和发动机制造商的依赖性。

负责研发这项技术的是由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钟诗胜教授带领的航空发动机专项课题组完成的。目前这项技术已与国内多家航空公司进行了技术合作交流,逐步推广,与我国飞机制造商进行了技术对接,探寻在国产大飞机售后服务系统中的合作。同时正着手向大型机床生产和使用的重工、军工、能源等行业市场拓展,努力践行“让‘中国智造’更简单”的理念。
厚积薄发,创业之路水到渠成
一直有着创业想法的翟坤龙有着敏锐的市场感知,2004年,翟坤龙从中国海洋大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毕业,踏上了赴法留学的道路,前往法国西布列塔尼大学继续深造。从赴法留学的那一刻起,翟坤龙就在心里许下了科技报国的心愿。“学习国外先进的技术,回来建设自己的国家!”
在法国学习期间,结合中西方文化的碰撞,培养了开创性思维,翟坤龙同时获得了电子信息和计算机两个学位, 硕士毕业后在法国通讯系统和电子UMR6165实验室做软件研究员,使他对于软件研发有了扎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同时他也清楚地认识到国内技术与国外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创业不是简单的事,除了一腔热情之外,还要有合适的项目和机遇。”翟坤龙虽然有着在法国工作的6年经验,但他深知,这还不足以支撑他在国内创业。回国初期,他的目标非常明确,就是在国内相关大型企业积累工作经验。
2010年,翟坤龙进入浪潮集团北京总部担任产品经理,成为中国最早进入大型数据存储领域的团队成员,其间他直接负责制定商业各细分市场的解决方案并进行推广,并在捕捉客户需求、把握应用趋势、关注市场竞争动态,制定有针对性的产品和市场策略方面获得了丰富的经验。
或许,当时的翟坤龙从来没想过,正是这一次的选择,对他的将来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因为,就在这期间,他遇到了国内航空领域的科研先锋—哈工大(威海)的钟诗胜教授,这个团队研发的“航空发动机健康管理与维修决策支持系统”技术先进、市场成熟度高,曾获中国民用航空运输协会科学技术一等奖。结识科研团队带头人钟诗胜教授后,在多方面促成之下,他决定从山西转战威海,在威海创办了众成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迈出了创业的第一步,朝着国内装备健康管理领域专家的目标前进。
打破技术垄断,力争做中国的航空发动机健康管理系统
翟坤龙敏锐地感知到工业互联网是一个大的发展趋势,未来是工业互联网大展拳脚的时代。同时响应国家工业4.0 的政策号召,应对美国提出的工业互联网的挑战,这将是一个极具潜力的概念领域。
“我们对自己花高价购买的飞机发动机一无所知,然而外国企业却对我们了解得一清二楚。在技术上受制于人,必然在市场上低人一等。”谈起国内飞机发动机维护时,翟坤龙说,在此之前,我国的航空发动机健康管理领域一直被国外厂商所垄断,他们往往采用捆绑式销售,仅开放基础模块,有价值的功能模块收费高昂。而且,外国还可以通过厂商数据完全掌握我国民航整体状态,严重威胁我国航空运输信息安全。
由于航空领域技术的专业垄断性,国外航空企业厂家在我们采购前就已经掌握我国有多少台航空发动机需要更换维修,这样我们就缺失了议价权。因此,我国航空发动机健康管理领域亟需这方面的技术突破。
目前,我国航空公司中仅国际航空一家航空公司就拥有飞机600余架,发动机达1400多台,检修发动机需要机务工程师从1.7亿个系统方案中,全部是根据自己的经验和国外公司提供的小工具进行检修,精确性和需求性都不高,且检修费用成本奇高。而国际上的各大航空公司仅瑞士航空公司内部有一套维修管理系统,并没有进行商业化运作,英国的罗罗公司与美国的通用公司都是向硬件性的服务产品转变。“国内的大多数航空公司采用的都是SAP机务信息化、系统化管理系统。我们的优势在于做的更细致,这是一个基于发动机维修管理的系统,我们下一步是向整个机务系统扩展”。如今,众成科技依托哈尔滨工业大学的研发团队,打破了国外的技术垄断,开发了装备健康管理通用平台。实现了装备健康管理体系化和自主化,填补了国内的空白,集成化程度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原先检测需要花费一个月的时间,现在只需要一天的时间。而且,经过一次检测,就可以为航空公司提供20年细致精确的检修数据。20-40是系统使用效果区分的一个临界点,适用于大范围多数目的飞机管理,对大于或等于20驾飞机的管理系统应用效果显著 。

飞机发动机健康管理系统的成功应用,可以使航空公司节省成本2/3以上。2009到2010年一年间,仅国际航空公司节约成本2.47亿人民币。不仅节约成本,而且大大降低了航空公司对飞机制造商和发动机制造商的依赖性。为企业带来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目前,这套系统已经在我国国际航空公司、山东航空公司上线,用过几年不断加深合作,取得了较好的使用效果,并受到了客户的好评,现该公司正与深航、川航、成航等国内民航客运、货运航空公司进行了沟通交流,已经达成合作意向,国外的一些知名航空公司正在进行接触,新加坡一家飞机硬件改装的公司也在洽谈当中。
领跑中国智造,打造行业领军
如今,历经两年发展,众成科技依托哈工大的研发团队开发了装备健康管理通用平台,通过性能基线方程求解、性能衰退算法、优化维修模型等特有技术,实现了装备健康管理体系化和自主化;结合实际应用环境开发、实践和不断优化,更加符合国内使用习惯和我国国情,填补了国内的空白,集成化程度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成为国内装备健康管理领域第一家具备成熟技术和产品是公司最终的发展目标。”翟坤龙坚定地说,既有广阔的国内市场,又有最领先的技术人才支撑,这个目标肯定能实现。团队由创业最初的7人发展到如今的31人,主要分为研发、综合管理和市场三大部分,人员构成全部本科以上,具有硕士文凭的人员占比64%,具有博士文凭的人员占比38%,具有海外留学背景的有4人。
翟总说“下一步,在产品研发方向上,我们将研究海上钻井平台的设备维护以及动车信息化管理,同时稳步推进石油、重工等其他行业装备健康管理市场的开发。”在翟总看来,虽然众成科技凭借拳头科技产品与航空行业客户建立了深入合作,但创新发展永不止步,他们仍在继续开拓装备健康管理的广阔市场。
目前,众成科技的云平台服务中心和托管服务中心也在筹建中,实现一个总部和两个中心的建设目标。高端人才也将由现在的30多人扩充到100人左右。 “来年,我们将奋力追逐千亿产业规模的梦想。”翟坤龙满怀信心地说,他将立志把公司打造成为行业龙头,为我国信息化建设和国家信息安全贡献力量。
未来有无限可能,梦想将在舞台之外继续华丽绽放! 责任编辑:刘碧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