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讯(张洪祯 蔡可心 通讯员李明泉报道)2020年5月30日,在第十四届东方心脏病学会议(OCC 2020)期间,XINSORB可吸收冠脉支架学术发布会成功召开。XINSORB支架以创新产品通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审批,于2020年3月正式上市,是中国首款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可吸收支架,在支架技术创新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XINSORB支架由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葛均波教授及其团队研制,威高心内集团.山东华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是一款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可吸收冠脉雷帕霉素洗脱支架。四十多年来,冠脉介入手术作为冠心病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单纯球囊扩张时代、金属裸支架时代,及目前流行的金属药物洗脱支架时代。由于其金属材质不可降解,植入后永久留存体内,晚期血栓、支架内再狭窄等方面存在一定健康隐忧。而生物可吸收支架的出现,避免了金属支架长期存留体内、有利于恢复血管正常舒缩功能、便于二次介入干预及外科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具有磁共振/CT相容性好等优势,被誉为“冠脉介入治疗第四次革命”。
此次会议由北京安贞医院周玉杰教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陈韵岱教授共同主持。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副主席、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霍勇教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王建安教授、西安国际医学中心王海昌教授担任发布会主席。此外,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的葛均波院士和钱菊英、沈雳教授,江西省人民医院洪浪教授等人出席了此次会议。
会上,以《“心”起点、新征程——国产创新一直在路上》为主题,中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葛均波教授讲述了《Xinsorb可吸收冠脉支架发展历程》的故事。葛均波院士提到:“自2005年Xinsorb获得生物可降解药物高分子材料支架的制备方法发明专利,再经动物实验和完成随机对照临床研究及植入病人的5年随访。这15年来,为了行业发展,为了病人的健康,虽一路披荆斩棘、艰难坎坷,却一直坚持,从未想过放弃。”
此次发布会主席、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副主席、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霍勇教授在会议结束后总结说:“Xinsorb可吸收支架正式获批应用于临床,代表着中国医疗器械的创新、进步与发展。希望未来中国的医疗工作者继续研发更多拥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坚定地走中国医疗器械自主创新的道路。”
Xinsorb支架学术发布会结束的第三天,上海的邓先生和家人带着一面“医德高尚.医术精湛”锦旗来到了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向该院医师表示感谢。邓先生直言,“是葛均波院士及其团队精湛的医疗技术和Xinsorb可吸收心脏支架让他获得了新生“。通过主管医生我们了解到,五年前,仅仅只有35岁的邓先生患有亚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如果当初他选择金属支架进行治疗,那么在今后的生活中金属异物将永久存留体内,并且终生服用抗血小板药物。而通过植入Xinsorb可吸收支架治疗的这5年,邓先生未发生任何不良反应,多次复查造影均显示支架植入部位通畅,支架几乎完全被吸收,冠脉血管恢复自然舒缩功能,真正得到了治愈。
责任编辑:蔡可心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