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讯(张洪祯 胡晓菲 报道)阅读是人生永恒的主题,阅读不仅是人生经验获取的途径,更可以帮助我们树立面对世界的正确态度。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教育欣欣向荣,全民阅读也广被人们接受。但是由于城乡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物质文明的差距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精神文明的差距。一线城市的水平已是三四线城市难以比拟的,何况一些乡村,尤其是贫困乡村,更是望尘莫及。因此,乡村阅读不论是在数量还是质量上,都与城市相距甚远。目前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乡村儿童阅读量比城镇儿童阅读量低。第十七次全民阅读调查对未成年人图书阅读量的分析发现:2019年我国0—17周岁未成年人的人均图书阅读量为10.36本,比2018年的8.91本增加了1.45本。这个调查没有区分城乡儿童的阅读数量,而以我们通常的经验,北京,上海等地儿童的阅读量远远超过这个数据,也就是说,一般乡村的儿童课外阅读数量远远达不到这个数据。长此以往,城乡儿童的阅读量差距会越来越大。
(二)城乡阅读质量差异大。除了阅读量上存在的差异之外,城乡儿童在阅读书目的质量上也存在差异。城镇家庭由于经济基础好,能够承担购买大量优质书籍的开销,比如一本价值几十元的绘本,城镇的年轻父母能够给儿童购买几十甚至上百本。但是对于乡村家庭而言,这无疑是一笔巨大的开销。因此,由于经济水平的差距,城乡儿童在阅读的数量和质量上的差距都是在不断扩大。
针对目前乡村儿童阅读存在的问题,全国政协委员林阳发现有一批成功人士自筹资金、反哺家乡,不遗余力地从事着乡村阅读的推广工作。在关注江西等地22家、服务千余名少年儿童的明德书院的发展之后,他认为书院为推广少年儿童的阅读作出了重要贡献。为进一步扶持乡村阅读推广,他提出以下建议:
(一)请出版、教育、文旅等部门给予调研,是否可以加以推广。明德书院是一个公益性组织,由当地政府或乡贤将公益场地改造为类似图书馆的书院。目前,明德书院在江西等省已有22处开馆,还有十余处陆续开馆。由出版、教育、文旅等有关部门进行调研,一是可以针对书院开办情况给予一定建议与帮助,二是可以根据调研情况考虑该书院模式是否能够推广到全国,为全国其他省市的乡村阅读做出贡献。依据调研情况,因地制宜开展乡村阅读推广工作。
(二)政府从政策上给予支持,如协调书院到民政部门合法登记、文化设施建设用地等,积极鼓励民间社会力量,做好阅读推广工作。各级政府需要建立切实可行的扶持政策,保证书院建立程序的正当性,用地的合法性,以及发展的可持续性。政府要发挥带头作用,并通过相关的激励机制,鼓励民间力量积极参与、推动乡村阅读推广。在推动乡村阅读场所建立的同时还要注重阅读推广的工作,让阅读场所真正发挥价值,让乡村儿童能够自觉、主动、积极地参与阅读,在阅读中获得兴趣,促进全民阅读。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推动乡村阅读推广工作,非一朝一夕之功,缩小城乡儿童阅读差距需要长久的努力,需要全社会持续不断提高包括乡村儿童在内的全民文化素养,精准助力全民阅读深入开展。
责任编辑:李祎凡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