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讯(张洪祯 李祎凡 报道)在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健康码”的开发与应用是我国“数字抗疫”领域的重要创新。当前乃至今后很长一段时期,我国都将进入常态化疫情防控阶段,“健康码”既是推动企业复工复产的必备工具,也已经成了每个人的“健康身份证”,可以说,有“码”在手、通行无忧。
“健康码”的首要涵义为“健康”,是特殊抗疫时期的一种公共卫生产品,具有普惠性、流通性、非竞争性等特征。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上明确指出,低风险地区之间的人员和货物流动,必要的健康证明要做到全国互认,不得再设置障碍,不对人员采取隔离措施。进入常态化疫情防控阶段后,各地逐步实现全方位复工复产、复商复市、复课复学,这对“健康码”数据的精准性、全面性、实时性也提出了更高需求。但当前我国“健康码”存在缺乏全国统一管理,各地“健康码”不通;“健康码”运行平台对个人隐私信息的保护程度不足;不同“健康码”操作流程复杂,普及率不高;人员流动轨迹、核酸检测等相关重要信息显示不足等情况。“健康码”的精准高效管理还需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情况下进行进一步探索。
为此,全国政协委员焦斌龙提出四点建议:
一是建议开展“健康码”全国统一管理。尽管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标准委)已发布《个人健康信息码》系列国家标准,基于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的疫情防控健康信息码也已推出,但由于我国“健康码”信息主要还是以企业为主体进行开发运营,数据信息覆盖面有限,不同地区的健康数据还未实现充分互联互通,“一城一码”“一省一码”的现象给不少复工人员带来困扰,居民对个人的信息安全、数据隐私也存在顾虑和担心。建议参考长三角地区“健康码”全覆盖经验,将“健康码”信息开展国家层面的统一部署、统一规范和统一管理。一方面,通过集中各地疫情防控形势和政策信息,打通“数据孤岛”,完善相关配套制度,尽快推动“健康码”在全国各省区市实现互通互认;另一方面,推动加快“健康码”技术迭代升级,筑牢安全“防火墙”,切实保障用户隐私权,让“健康码”更安全。
二是建议增加人员轨迹信息检索功能。目前我国三大运营商均向市民开通了“出行轨迹查询”服务,但许多省市的“健康码”轨迹信息只采集了武汉地区的居民,对于新出现的疫情集中地区和风险级别做出调整的地区,未能进行及时的信息跟进、识别和更迭。建议在“健康码”中融合三大运营商数据,实现健康信息、出行轨迹一站式实时查询,并随着风险级别地区的调整而进行实时变码,让“健康码”更准确。
三是建议增加流动人员出发地风险级别的标识功能。为进一步做好常态化防控工作,既有效杜绝人员流动带来的病毒传播风险,又有效保障健康人群正常流动,加快恢复生产生活正常秩序。建议“健康码”能够充分发挥大数据优势,对来自不同风险级别区域的流动人员进行标识或提醒,以便输入地及时监测来自高中风险区的流动人员,让“健康码”更有效。
四是建议增加检测检查结果查询功能。随着全面复工复产工作的有序推进,各省市都加强了对重点地区人员的核酸检测和抗体检测,一些大型企业也集中统一为企业职工进行了核酸检测、CT等检查。建议在“健康码”中增加核酸检测和抗体检测、CT检查结果等信息,以便及时查询、记录展示、对比分析个人的医学检测情况,让“健康码”更可靠。
小小“健康码”关乎“大棋局”,让“健康码”更健康,才能让经济社会秩序更正常、人民更放心。对于未来的疫情防控与城市管理,“健康码”是值得长期存在与继续开发的数字化管理体系。“健康码”的有序配置、精准管理,将为我国未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体系建设提供良好的信息基础,推进城市健康管理与医疗卫生服务的数字化精深建设。
责任编辑:李祎凡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