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唯一官方中文网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产经

践行新发展理念 努力走在高质量转型发展前列

发布时间:2020-05-19 20:48:46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中国报道讯(张洪祯 李祎凡 报道)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对2019年落实有关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方予以督查激励的通报》(国办发〔2020〕9号),对培育壮大接续替代产业、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生态环境整治、着力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等转型成效突出的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江西省萍乡市、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河南省焦作市、四川省泸州市等5个资源枯竭城市予以了督查激励。现将资源枯竭城市转型情况及有关城市的典型经验做法总结刊发如下,供全国同类城市学习借鉴。

真抓实干推进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典型经验介绍之二: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

近年来,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牢固确立“生态立区、产业强区、旅游旺区、文明兴区”发展定位,始终保持苦干实干会干的精神状态,转型发展取得突出成效,得到习近平总书记“贾汪真旺”的高度评价。在已开展七次的全国资源枯竭城市转型绩效评价中,先后三次获得优秀等次。2019年度贾汪区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工作获得国务院办公厅表彰激励。

贾汪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情况示意图

一、加大力度实施生态修复,实现灰色印象到绿色主题的生态转型

坚持推进绿色转型,大力开展生态修复再造,持续推进沉陷区治理工程。全国首创“基本农田整理、采煤塌陷地复垦、生态环境修复、湿地景观开发、村庄异地搬迁”五位一体综合治理模式,先后实施塌陷地治理工程82个、治理面积约6.92万亩。扎实开展“百日攻坚”专项行动,取缔“散乱污”企业18家,关闭化工企业7家。深入开展“江河碧空”专项行动,中央排洪道、屯石大沟等黑臭水体治理全面完成,潘安湖片区水系连通工程建成使用。积极融入江淮生态大走廊建设,实施地质灾害治理300亩,绿化造林4530亩,更新完善农田林网2.2万亩。

潘安湖生态修复工程

潘安湖三期——解忧湖生态修复工程效果图

二、积极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实现“一煤独大”到绿色多元的产业转型

坚持突出发展以先进制造业为重点的实体经济,把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主攻方向,积极构建具有贾汪特色的高端装备与智能制造、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和休闲旅游、现代物流、都市城郊农业“3+3”现代产业体系。徐工配套产业园开工建设,一批科技产业项目相继落地,电子信息产业实现突破。新能源汽车首款车型首发下线,开启了徐州新能源乘用车制造新纪元。特色文旅项目相继启动建设,2019年全年来贾旅游人数、综合收入分别增长5.6%和5.9%。高效设施农业和休闲观光农业继续走在全省前列。

三、始终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实现陈旧矿区到现代新城的城市转型

2019年完成棚户区征收32.5万平方米,建设安置房178万平方米,改造老旧小区3个,改善农民住房3258户,改造农村危房218户,影山新村被评为省级示范项目。徐贾快速通道北延工程启动实施,重要公路基础设施项目加快推进,“六横七纵”大交通框架日臻完善。疏浚镇村河道78.9公里,铺设污水管网21公里,修建农村公厕28座,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整理公共空间10万平方米,完成绿化56万平方米,新建小游园62个,大吴滨河公园开园迎客。建成市级美丽宜居乡村18个,创建省级特色田园乡村2个,“水韵马庄”得到广泛赞誉,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全国首批乡村旅游重点村。江苏师范大学科文学院一期建成使用。

大吴滨河公园鸟瞰图

江苏师范大学科文学院一期

责任编辑:李祎凡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