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铸“食安山东” 守护“舌尖安全”--山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工作纪实
发布时间:2017-03-31 10:45:14 推广 来源:未知
中国报道讯:(记者张洪祯) 近年来,山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食品安全“四个最严”要求,以开展“食安山东”品牌引领行动为抓手,通过大力开展食品安全城市创建等活动,不断健全食品安全保障体系,食品安全治理能力得到有效提升,确保了这个在占全国食用农产品和食品生产供应的重要基地,农产品产量四分之一,食品产量占六分之一的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马越男局长检查食品生产企业
制定食安山东计划 打造全国食安首善区
2014年4月,山东省以打造“食安山东”为目标,出台了《“食安山东”品牌引领行动方案》。之后陆续制定并启动了“海上粮仓”建设意见、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活动、食安山东品牌引领行动重点任务、农产品品牌建设意见、食品安全先进城市、县创建三年行动计划、“三安联动”监管工作机制的意见等六个文件。
两年来,山东省先后开展了各类食品安全整治和综合治理,加大不合格产品核查处置力度,实施了最严格的监管制度,实行“串并联”核查处置,不仅对当批产品采取处置措施,对同一批次不合格产品,关联其他批次甚至同一企业其它品种的,要上溯源头、下追流向,确保处置率和处置完成率两个100%。
在食用农产品、食品、流通和消费领域,广泛开展塑造优秀品牌,引领产业转型升级;在济南、青岛、烟台、潍坊、威海等10个市和48个县(市、区)开展了国家食品安全城市创建和省级食品安全先进县(市、区)创建活动;在食用农产品领域,积极推进现代农业、渔业、畜牧业示范园区创建活动;在食品生产领域,开展了放心食品生产加工示范基地创建活动;在食品流通领域,开展了食品经营示范单位和示范店创建活动;在餐饮服务领域,开展了餐饮品牌示范街区、示范店和学校示范食堂创建活动,形成了对食品安全的全方位监管。
为进一步强化部门间衔接与配合,提高监管工作效能,山东省建立食安、农安、公安“三安联动”监管工作机制,推进监管、执法、检测、信息等资源共享与合作,实现监管无缝衔接,提高食品安全保障水平。同时,山东省食药监局与山东省人民检察院全面建立起食药监管与检察监督协作机制,保证了协作配合落到实处,健全和完善了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联合挂牌督办、信息共享机制、案件信息发布沟通协作、业务交流和工作联络6项工作机制,实施“部门联动打、追根溯源打、行刑衔接打”,切实解决食品药品安全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增强食品药品安全司法保护强制力,形成整体工作合力。

检查人员在进行食品快检
今年1月,山东省提出,用3年时间,分3批开展食品安全城市和先进县活动,力争三年内,使80%以上的市、县(市、区)创建成为省级以上食品安全先进单位。
一系列的措施和成果也使山东食品安全在全国产生了品牌效应。国务院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先后在青岛、威海召开座谈会、现场会,调研推广山东省的先进经验。
山东省品食安全办公室主任、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马越男表示,山东省将通过完善责任体系、深化治理整顿和风险防范、规范监管执法、提升监管能力、深化示范创建、推动社会共治、加强自身建设等工作措施,进一步推进“食安山东”品牌引领行动,到2020年年底,全省将逐步构建起布局合理、优势突出的现代产业体系,形成食品安全现代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将山东省建设成为全国农产品和食品消费最安全、最放心的“首善之区”。
加大抽检力度 关注老百姓最关心的事
“抽检是反映食品安全的重要‘晴雨表’。”马越男局长说,食品抽检是实现食品安全战略的一个重要目标,通过食品安全监管模式的改革,把有限的监管资源用在“刀刃”上,才能确保监管资源集中用于重点领域、重点环节和重点对象,使守法企业少受干扰,违法企业寝食难安。
今年来,山东食药监部门加大对食用农产品的抽检力度。按照国家要求,山东省172个县(市、区,含高新区等功能区)应开展不少于4.13万批的食用农产品抽检。据初步统计,今年该省市县两级抽检计划共安排食用农产品8万批,比去年翻了近一倍,千人样本量和抽检覆盖面明显增长。要求市局对食用农产品批发市场每户每月抽检不少于1次,县局每月抽检不少于20批,全年不少于240批。通过加大抽检力度把问题产品从市场上挑出来,把合格的产品留给市场,这样可以让老百姓尽量多地吃到合格产品,回避掉问题食品。
为了提高问题发现率,今年山东省食药监局把抽样工作向问题高发多发的品种和区域倾斜,按风险等级确定抽检频次,并由各地依据监管和抽检问题发现情况,确定一定比例的“自选品种”。既对农产品批发市场进行抽检,也对农贸市场进行抽检。在农产品批发市场抽,抽的是源头,市场上约百分之八十的产品都是从这里流出。在农产品批发市场进行抽查检查,发现问题后及时处置,从而实现对农产品批发市场的产品进行有效跟踪。
在农贸市场抽检,既能抽到来自农产品批发市场迁移过来的产品,也能抽到农户自售的产品。山东省食药监局主要抽检市场销售的蔬菜、水果农药残留,畜禽肉、水产品兽药残留,小作坊生产加工食品等。这是老百姓上餐桌前的产品,也是老百姓非常关注的问题。
据了解,山东省委省政府对食品安全非常重视,2016年省级财政共安排食品抽检监测专项经费2亿元,安排抽检监测计划13.5万批。
强化信息公开 让问题食品无所遁形
为加强对社会的警示,山东省食品药品管理局通过电视、报纸、广播、网络等省内主流媒体以及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媒体平台,对重大监管政策、行政处罚案件、食品监督抽检、保健食品消费警示等信息,做到100%公开。哪些企业产品质量过关,哪些企业产品有问题,有数据为证,交给市场,让市场来评判。
这一做法收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山东一家为集贸市场供货的企业听到自己的产品不合格要被公开曝光,一下子急了。企业负责人找到当地食品监管部门说,你罚多少钱我都认,千万别在网上给我公示,我要上市。而得到的回答是:“要上市你就更要做一个守法规、讲诚信、保质量的企业,否则的话你没有资格上市。”
淄博市临淄区茂业时代广场的综合购物超市,工作人员每天把蔬菜基地信息、自检结果、超市快检结果公开“上墙”,同时在超市大屏滚动播出,接受消费者检验。超市负责人说,“如果连续三次快检不合格,根据签订的责任合同,我们就会换掉供应商。”
信息公开增强了企业主动作为的自觉意识。在著名香油生产企业瑞福油脂股份有限公司,通过引进先进检测设备和一系列食品安全项目的运作,既实现了对100多种农残指标的检测,又完成了食品安全的追溯控制,产品质量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马局长说,信息的公开也不仅只对市场商家,对监管机构也不例外。围绕“清权、减权、优权、制权”四个关键环节,山东将食药监管部门的行政审批事项清单、行政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行政审批中介服务收费项目清单统统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监督,既促进了监管部门行政效率和服务质量的提升,也减少了执法的随意性和自由裁量空间,成为对执法者最硬的约束。
实施“红黑榜”,倒逼市场主体不敢犯法
“一开始被曝光的企业会托各种关系来说情,后来了解到这是常态化的机制,说情的明显少了。”山东省食药监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山东省建立常态化公开曝光机制,对市场主体的不合格产品、违法事实、处罚结果等负面信息,及时发布、全面公开,让违法者上“曝光台”“黑名单”,这样一来,一批批被曝光的企业由开始时的不适应到后来的逐渐明白:要想不上黑榜,必须守规矩,严格依法查找处理潜在问题和风险。“这就提高了违法成本,倒逼市场主体不敢犯法。”
“现在曝光信息是多了,哪个合格哪个不合格都能查到,各位亲们无论买菜还是买肉都可以提前看看。”如今无论在小区的讨论群还是微信朋友圈,诸如此类推荐食药部门曝光信息、食品抽检“红黑榜”的帖子越来越多,一种来自市场消费终端的“无形之手”正在冲击着各个食品主体的生产经营。
马越男说,山东省研究出台了食品药品安全“黑名单”管理办法、抽检信息定期发布制度等,及时公布抽检监测、监督检查和治理整顿发现的问题,公开违法典型案件、行政处罚、产品召回、违法广告等信息,为的就是主动引导社会舆论,让消费者了解企业信息、产品信息和诚信状况,倒逼企业依法合规经营,引导消费者“用脚投票”。
记者了解到,今年以来,山东省已公开行政处罚案件13230件,发布“四品一械”抽检信息通告和质量公告36期。对于行政处罚案件,对被处罚企业名称、违法事实、涉案产品信息等在网站、主要媒体及时发布、全面公开,并在各监管部门之间、系统内部进行通报。
而对做得好的诚信企业,该省则用“红名单”进行褒奖。通过深入开展“食安山东”品牌引领行动和食品安全城市创建,及时推出放心品牌榜等,不断引导消费者选择放心品牌、好的企业和产品进行消费,充分发挥市场机制“无形之手”的作用。
凝聚社会合力 造就食品安全大格局
食品安全问题,关系到每一个人,食品安全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从生产、流通到加工环节,不单是哪一个政府职能部门的事情,需要动员政府、社会、企业、消费者力量凝聚成合力,构建食品安全的铜墙铁壁,形成政府监管有力、社会监督有序、企业自律有度的整体食品安全大格局。
为让更多市民了解“食安山东”建设,参与食安共治,山东通过开通12331食品药品投诉举报热线,实施“你来点我来检”、“你举报我查处”、食品安全“金点子”征集、微信互动交流等活动,利用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以及村里的广播积极回应社会热点问题,普及食品药品安全知识,把老百姓需要知晓的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常识送进千家万户。2016年1-8月,山东全省投诉举报中心受理“四品一械”投诉举报及接收咨询建议70549件,较去年同期相比增长34.03%,发挥社会合力推动社会共治。

利用学校食堂开放日组织家长参观学校食堂
为消除公众饮食消费误区,举办“食品安全知识进农村、进社区、进校园活动”。全省组织监管人员及食品专家,深入基层社区、农村、学校等活动场所开展“三进”活动1064场次。通过专家解读、现场便民咨询、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向群众现场讲解合法产品的辨别、违法保健食品广告和消费陷阱等知识,引导广大消费者理性消费、科学消费,得到公众的好评。
充分发挥社会公众的参与和监督作用,山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举行了省市联动的“你点我检”活动。消费者可登陆各市食品药品监管局网站及官方微信,点击食品安全“你点我检”活动专栏,在征集品种点击清单中选择认为存在安全风险的食品和食用农产品种类信息。各省市食药监局,将根据消费者点击情况进行统计,分别确定各市和全省消费者认为存在安全风险最高的食品品种,月组织开展抽检,并及时公布结果。
凡是市民对所买的食品不放心,都可以送到这里进行安全检测,一旦查出农药残留超标等不合格问题,随即严格溯源。市民进行食品快检自己不用花一分钱,全部由政府埋单。在山东省,对消费者提供的食品现场免费快检的农贸市场、蔬菜批发市场和超市有260多个。
通过举办一些列和社会群众相关的活动,山东打开了“舌尖上的问号”,成功利用市场“倒逼”机制探索解决食品安全的现实难题,发挥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马越男说,这些新的监督方式打破了过去食品监管的“老套路”,而第三方监测机构的介入,也提高了社会对检测公平公正的期待值,调动了经营业户、终端消费等上下游参与者食品安全共治的积极性。

坚持日常工作检查
经过采取一系列的活动措施,“食安山东”已初步成型。记者在青岛黄岛区(西海岸新区)看到,这里的“明厨亮灶”工程,通过建设厨房透明玻璃墙、设置参观走廊及窗口、安装视频监控等方式,将后厨的原料切配、烹饪加工、凉菜制作、餐饮具清洗消毒以及环境卫生等情况,一目了然地展现在消费者和监管部门面前,实现了从“厨房重地,闲人免进” 到“明厨亮灶,人人监督”的转变,有效强化了社会监督和部门监管,消费者信任度、满意度也大幅提升。
记者在平度街头采访,市民们对“食安平度”十分认可。为筑牢食品安全防线,该市通过落实主体责任、惩治失信行为,实施网格管理、严格全程监管。同时,畅通投诉渠道、严打违法行为,强化源头治理、创新市场监管。
在淄博市临淄区,建立了政府总责、生产经营者为第一责任人、全社会齐抓共管的食品安全长效机制,在深 入开展综合执法行动的同时,实行了网格化信用监管,全区7098户食药生产经营业户按照信用监管办法全部建立监管台账和档案,形成了一张严密的“食安大 网”。
类似这样的变化,在山东省内各地纷纷涌现。山东破解食品安全难题的做法,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点赞”,一个个食安城市正在这一些列的变化中悄然成型。 党政同责,标本兼顾,市场“倒逼”,社会共治,已形成了“食安山东”品牌的巨大影响力。 责任编辑:刘碧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