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对全国春季农业生产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越是面对风险挑战,越要稳住农业,越要确保粮食和重要副食品安全。当前,正是疫情防控最吃劲的关键阶段,也是春耕春管的关键时期。为不失时机抓生产,各地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以下简称“示范园”)充分发挥生产能力稳固、产品类型丰富、供应链条健全、新型业态多元、组织保障有力的优势,冲锋在前、勇作表率,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积极打好疫情防控和农业生产组合拳,努力为农产品稳产保供、打赢疫情阻击战做出积极贡献。
一、科学施策,坚持疫情防控不松劲
各地示范园始终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毫不放松抓紧抓实抓细各项疫情防控工作。
一是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强化抗疫组织保障。浙江安吉“田园鲁家”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充分发挥村党支部作用,组建一支包括70余名志愿者的工作团队,在疫情期间实行网格化管理,挨家挨户发放宣传资料,每天汇总抗击疫情工作动态,利用电子显示屏、横幅、广播等多种方式,宣传最新疫情信息和相关防疫措施。同时,强化源头风险管理,累计劝返外来走亲访友50户,有效防范园区输入性、聚集性疫情感染。
二是健全工作流程,实行精准防控。新疆昭苏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优化疫情防控流程机制,从人流管控、隔离诊治、环境消杀、宣传教育、物资筹备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确保疫情防控不留死角。
三是压实防控责任,确保落细落实。新疆兵团八师142团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明确疫情防控主体责任,围绕疫情防控、农用物资供应、春季农业生产、“菜篮子”产品稳产保供、涉农企业(项目)复工复产和脱贫攻坚开展督促指导,每日跟踪落实情况,推动各项任务落细落实。
四是完善防控机制,防止叠加风险。四川资中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在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源头风险管控,严格执行畜禽防疫免疫检测制度,健全安全生产与后期监管并重的长效管理机制,确保不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确保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防止多重突发事件叠加。
二、创新方式,打通流通堵点不守旧
各地示范园积极采取多种方式,推动产销对接,打通流通堵点,确保企业复产复工后既能产得出,更能运得出、供得上。
一是建立产地直供渠道。上海奉贤青村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组织园区内果菜、畜禽生产合作社在疫情期间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统一组织货源,主动对接大型批发集散市场,并简化交易环节,全程采取电子订单模式,买卖双方不进市场、减少接触,既防止交叉感染,也避免出现产品积压情况。
二是搭建线上交易平台。浙江武义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建立“武义茶叶线上交易平台”,并通过“网上农博”、“益农社”等电商平台,整合多方面资源,及时发布供需信息,解决买卖双方信息不对称问题,最大程度畅通销售渠道,提高茶农和企业的积极性。
三是打通“菜篮子”配送最后一公里。江苏泗阳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积极发展农产品社区直供配送,培育线上销售、社区团购、自主蔬菜柜等新业态,将蔬菜、肉类等做成半加工的标准化礼包,通过电商、社区等配送渠道进行供应,并将物业纳入接收体系,让市民不出小区门就能买菜,每天销售标准化产品包2500余份,一招解决了产品积压、居民买菜、疫情防控的问题。湖北襄阳宜城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开展“菜篮子送上门”活动,并坚持做到“五个固定”,即固定配送主体、固定配送人员、固定配送车辆,固定配送路线、固定接收人员,持续优化提升物流、物业、终端配送等环节的对接效率和合作水平,防止在配送过程中出现群体性和交叉感染,实现精准配送、安全送达。
三、强化担当,做好稳产保供不退缩
各地示范园积极主动承担稳产保供责任,千方百计扩大生产保障农副产品市场供应。河南镇平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内重点粮油生产企业想念公司全员取消春节假期,自除夕夜以来24小时不停机,加班加点加产,每天向市场供应面条、面粉1800余吨,疫情发生以来累计发往湖北地区的产品已超过5500吨(其中武汉3000多吨),发至全国各疫情区域4万多吨,为保障疫情一线城市民生物资供应出全力,并做到疫情期间产品绝不涨价。江苏铜山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作为省级永久性菜篮子基地,为加快恢复生产确保供应,出台10项支持举措,组建春耕服务队,帮助菜农恢复生产,组织协调做好成熟蔬菜采收外运,已恢复蔬菜种植面积4.2万亩,日产蔬菜50万斤,在保障基本“菜篮子”品种市场供应不脱销、不断档的同时,着力优化品种结构,保持价格稳定。上海市嘉定华亭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组织园区内14家合作社加入蔬菜稳产保供队伍,疫情期间抢种扩种绿叶菜,在田蔬菜面积达到2543亩,上市量达到110吨,占全区蔬菜上市量近50%,有力保障了市场供应。
四、主动作为,推进复工复产不等靠
各地示范园在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多措并举,积极推动园区企业复工复产。
一是强化政策支持。江苏泰兴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积极组织政银企对接,帮助园区内企业申请疫情期间政策性贷款7000万元,发放企业返岗员工直接补贴100余万元,鼓励符合条件的员工尽快返岗,目前园区内主要企业员工返岗率达到80%、企业产能恢复接近90%。四川岳池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整合项目资金、县级财政资金1800余万元,出台10项举措支持园区内16家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4家省级以上龙头企业、3个重点产业项目有序复工复产,示范园复工复产率达到85.2%。河北灵寿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统筹制定分类分批复工复产方案,将层层验收变更为备案制度,大大缩短了企业复工时间,截至目前园区内企业已全部复工。
二是积极协助企业员工返岗。浙江仙居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积极帮助符合条件的复工人员顺利返岗工作,组织专车赴劳务输出地接员工返岗,建立分区差异化管理机制,对来自高风险和较高风险地区以外的企业员工,经核实确无问题的,由党员先锋服务队接至相关企业。青岛马家沟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协助复工企业办理长途运输通行证,不计得失全力协调解决园区企业复工所需口罩采购问题,企业员工复工率达到8成以上。
三是用好科技手段促进复工。浙江义乌森山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利用现代化生产手段加快复工步伐,对冲疫情不利影响,其智能化透明工厂基本实现生产全流程自动化控制,在减少人员集聚、规避疫情风险的情况下,大幅提升生产效率,已开足马力复工。
责任编辑:李祎凡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