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唯一官方中文网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科技

好人张向海:自掏腰包建“工友驿站”传递爱心

发布时间:2017-03-31 10:13:30 推广 来源:未知
中国报道讯:(记者张洪祯 实习生杨茗涵)日前,记者来到珠海市香洲区银桦路的“工友驿站”,在这里每天都能看到一个忙碌的身影。自1998年至今,他个人先后资助了20多名贫困、失学儿童上学;组织了近1000名的志愿者团队;接连帮两所小学翻修校舍;如今,更有十几万人直接受惠于他的公益事业。他就是“中国好人”张向海。
     长期以来,张向海发起的资助很多时候都是自己掏腰包。他说,“有很多人骂我是个傻帽,一年拿那么多钱出去,等于是一年丢一台豪车,要名没名、要利没利 ,你还亏钱去做这个事,怎么像傻瓜一样。”对此,他的回答总是爱心而已。
   如今,张向海担任珠海市豫德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主任、党支部书记,同时兼任珠海市新豫工会联合会主席、珠海市豫德志愿服务队队长,并在2015年被授予“广东好人”、“中国好人”称号。这一切都与他的成长环境有很大的关系。
                                                 埋下善心的种子
      47年前,张向海出生于河南信阳的一个农村,在他成长的道路上,清廉正直的父亲以及善良憨厚母亲都对他有许多感染。张向海说,从小他的母亲就教导他要实实在在的,能帮别人就帮别人。直到今天,还有一件事令他记忆犹新。
      那天是大年三十,农村人都要烧香拜祖,在贡桌上摆些肉,两头一小盆,中间一大盆。正要祭祖时来了一个乞丐,傻傻地站在门口,母亲二话不说,就给乞丐一碗饭,再扣上一小盆肉。那个时候平时都吃不上肉,正在放鞭炮的他很是不解,母亲说:“儿啊,谁要不是十分困难,大年三十绝对不会出来讨吃的。一定要帮这个可怜的人”。张向海说,母亲是一个十分厚道的人,经常帮助邻里街坊。她的这些善举使张向海内心从小就埋下了帮助别人的种子。
      1997年怀着“淘金梦”的张向海来到珠海打拼,从一个一穷二白的打工仔到一个小有成就的商人,期间走过不少辛酸路,张向海深有体会。他曾亲眼目睹很多人拿不到工资,为了讨薪产生很多困难,可以说是求助无门。在那时,他就萌生了这样一个想法:办一个公益组织,免费帮这些弱势群体。
                                                           坚持善举的行为
      随着年岁的增长,张向海非但没有放弃这个心愿,而是一直在积蓄自己的力量,直到他终于有实力去做这件事。2013年,他出资创立一家非营利性社会组织-----珠海市豫德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为外来工打造了一个温馨快乐的大家庭。2014年,在市区两级工会的指导下,他又创办“工友驿站”,“工友驿站”在原有的服务基础上采用“工会+社工+义工”的“三工”联动模式,面向广大职工群众,提供困难帮扶救助、法律咨询援助、职业介绍、心理咨询、免费理发和儿童托管等十四项免费服务。
      除了工人之外,“工友驿站”还会帮扶上不起学的孩子。为光山龙台小学、高州沙田镇田寮小学出资筹资翻修校舍,为西藏孔繁森小学募捐冬衣,为北理工珠海学院患有格林巴利综合症周科伟同学募捐医疗费用和医保续接,为北师大珠海分院刘卫丽同学募集学费生活费……
      高州小学是山区里的一个小学,有100多个孩子,70%是留守儿童,10%是孤儿。张向海个人共拿出50多万元资助,路上一个记者说,“我来两次都没有把一个孩子的心愿给实现,要见了孩子,我怎么解释啊?”张向海连忙问是什么事,记者说有一个孩子的父母已经过世,现在住在爸爸兄弟的家里,非常想打篮球可是没有。张向海听到这里连忙掉头回到县里买了两个篮球送给他。
“一个篮球100多块钱,两个篮球也就300多块钱。可是一瓶高档酒就要1000多,你想想能买多少个篮球了!同样一个孩子一个学期的学费才几百块钱,我们一顿饭能把他一年的学费给交了。” 张向海常说,“我们少吃一顿奢侈饭,少喝一瓶高档酒,少抽一包高档烟,就能帮助一个困难孩子了却心愿,就能帮助一个困难家庭走出困境。”
                                                     传递善意的能量
      张向海常感慨,七八十年代的时候是多么有人情味儿,“我记得小时候自己骑自行车上坡,就有人主动来帮我推一把。现在失去了很多正能量 ,有人倒下了都没人敢扶。如果人人都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这个社会会是一个什么后果?”张向海说,“我们不能这样发展下去,习近平主席也说过,我们要有信仰,有首歌不是说‘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曾经有一个姓郑的单亲妈妈带两个女儿前来求助,11岁的大女儿被一男子多次强行猥亵未果,小女儿恰好看到此景,两个小孩产生心理阴影。大女儿带着刀去学校,不管是男同学还是男老师接近都会把刀亮出来,于是学校也不再接受她们。张向海接到求助后,抓紧安排心理咨询师对两个孩子进行疏导,中午还带她们去吃了只听说过名字的麦当劳。同时通过各方关系,为孩子们找到了一所新的接收学校,还给孩子们交了学费买了新书包。在郑妈妈心理和心态有所改善的情况下,又及时给她安排了新的工作。
      现在孩子们上了初中,去年9月1号开学之前,张向海还给她们买了月饼发了助学金,鼓励她们好好学习,将来成为有用之才。两个孩子也经常给张向海汇报,说学习很好,生活也很好。她们不仅过上了正常的生活,努力学习,还会经常回来做志愿者,反过来去帮助其他的人。
张向海说:“我们就是要传递这种正能量,把这种爱心慢慢地传递,影响一代又一代。虽然只是改变了一点点,可是感染了一大片。”

责任编辑:刘碧霞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