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3日,武汉封城!疫情骤降。
然而,对于湖北近邻的井冈山一隅江西省莲花县神泉乡永坊村村民而言,封城是远在天边的别人的事,他们全然不以为意。
大家沉浸在一年一度的春节祥和气氛中,在准备着串门拜年请客吃饭呢。
“小轩子,准备好香烛,咱们早点行动,先去老祖坟上杀了鸡,好让你妈赶紧做饭。”吴龙掐着一只六七斤重的大阉鸡,大步流星地朝祖山奔去。小轩子拎着竹篮,两步并作三步地雀跃跟上。每年大年三十的祖山祭拜,都让小轩子憧憬不已,这一天是期待春节来临过程中的最高潮。除了祭祖,贴大红春联、吃年夜饭、放鞭炮、洗换新衣等都是新年的福利,更大的福利是发红包。拿着爸爸妈妈和爷爷奶奶的红包,小轩子甚至想好了怎么去和小伙伴们有效利用这些意外之财。
正当乡亲们吃着团圆饭,穿着新衣服,坐在火炉边,话着家常笑看春晚谋划拜年的时候,永坊村支书尹小军一脸严肃地忙着打电话,这个军人出身的年轻带头人,已灵敏地感受到了即将到来的巨大威胁,他下意识地作出判断: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新冠病毒是一个极其狡猾的敌人,来无影去无踪,在他此前的战斗经历中,找不到任何与之相类的参照对象,纵使你有天大的本事,敌人在哪你都寻不见,进攻的方向与对象都毫无着落,有力没处使。唯一的办法就是防御,必须马上召开支部会议,商量对策,组织人马,布置阵地,作积极的战略防御。尹小军脑子里跳出了在部队上学过的《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理论。毛泽东指出,“战略防御是红军作战中最复杂和最重要的问题”。尽管德日等西方国家的军事家认为,“防御的一个重要的弱点是不能振奋人心,反而使人心动摇。”但是,“在保卫革命根据地和保卫中国的口号下,我们能够团结最大多数人万众一心地作战。”“一切正义战争的防御战,不但有麻痹政治上异己分子的作用,而且可以动员落后的人民群众加入到战争中来。”
作为永坊村防控疫情指挥长的尹小军,正是灵活运用毛泽东同志的“积极防御”战争理论,提出了“今年春节不出门,就是为了年年春节能出门”这一事关每个人生命安全的朴素口号,使全村百姓认识到严防严控的极端重要性,在村支部统一领导部署下,全村众志成城,齐心协力,稳扎稳打,打了一场出色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永坊村夯实了党支部这个基层战斗堡垒,构建了一套保障机制,动员了一村乡亲战士,控制了一个制胜关口,巩固了一条粮草供给线,畅通了一个交流空间,掀起了一方爱心浪潮,开展了一场流行病教育,彰显了线上媒介与线下媒介协同作战的良好人际传播作用。
1.一个堡垒
永坊村公所会议室,参会者的大嗓门与窗外的鞭炮声交替袭扰决策者的大脑,村支书尹小军一边做着记录,一边飞快地思考着同志们的每一条建议。
突然,那种炸裂的鞭炮声与嗡杂的争议声消失了,一种难得的寂静,所有眼光齐刷刷看向这个年轻的领头人,等着他作最后的决断。
“群众的生命重于泰山,哪怕他们现在对冠毒不重视,甚至还会有抵触,我们一定要把抗疫当作一次无比重要的战斗去看待,要全民皆兵全副武装全部身心去防御,哪怕是十防九空,也是非常值得的,毕竟生命只有一次,不论厄难落在谁家头上,都是承受不起的。”尹小军书记斩钉截铁地说,一种军人特有的杀伐决断气势震撼全场。“我们要按照党中央及上级组织的要求,把永坊村支部建设成一个坚强的战斗堡垒。这个堡垒是钢铁铸就的还是豆腐渣堆的,此次疫情防控阻击战就是一块最好的试金石。只要我们全体党员率先行动起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不断筑牢战斗堡垒,在危难时候成为老百姓的靠山,就一定能够带领全村人民安全渡过这个危局。”尹小军充满激情地说,“新冠疫情引发的大型城市武汉封城,是百年所未见的,春节取消串门拜年可以说是千年所未见的,对于我们支部全体党员而言,能有这个机会展示自己自己的能力,为老百姓提供自己的服务,对于赢得民心,为今后开展工作是极其有利的,可以说也是一种百年千年所未有的宝贵机遇。战争时期,党员为人民服务的真心与能力不难为老百姓所知晓,和平年代就不那么容易了。大家都按照各自轨道有条不紊的工作生活,个人的自主性独立性较强,党支部及党员发挥作用的空间非常有限也更加复杂,产生效用的时间较为漫长,这就决定我们平常的工作要耐得住寂寞与枯燥,甚至穷其一生都可能是默默无闻地工作,不为老百姓所知晓甚至还不被理解也是正常的。今天,疫情防控是一次突发的应急战斗,关键时刻考验的是一个人的智慧、勇敢甚至生命,同志们,是骡子是马都拉出来遛遛!”
小军书记的一席话,彻底点燃全村50多名党员的战斗豪情,入党誓言在春节的鞭炮声中显得格外清晰: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此后抗疫工作也有力地证明,永坊村支部不愧为党的基层的一个坚强战斗堡垒!
2.一套机制
出身行伍的小军书记深深知道,打仗要有全局眼光,一次战役战斗的胜利,需要各方面条件的配合,所谓天时地利人和是也。毛泽东同志说过,“经验多的军人,他摸熟了自己的部队(指挥员、战斗员、武器、给养等等及其总体)的脾气,又摸熟了敌人的部队(同样,指挥员、战斗员、武器、给养等等及其总体)的脾气,摸熟了一切和战争有关的其他的条件如政治、经济、地理、气候等等,这样的军人指导战争或作战,就比较地有把握,比较地能打胜仗。”新冠病毒这个敌人是人类所未见的,他的脾气根本就不了解,遑论摸熟两字了,唯一的办法就是要摸熟自己本村部队的脾气,要能有效地指挥自己这支部队,就必须成立各种组织,建立一套保障机制,人财物和信息畅通,确保人们在一个相对封闭的乡野空间能够正常生活生产,遇到敌人时,要能随时随地监测发现,指挥各部力量,或者坚决阻击在本村之外,或者有效隔离在本村之内。
为此,在村支部的统一领导部署下,永坊村疫情防控领导小组于1月24日迅速成立,并获得全体党员和广大村民的拥护支持。尹小军任领导小组总指挥,村主任、村会计等村两委成员也都进行了分工,各司其职,指挥作战的领导核心力量得以确保。在领导小组之内,有一个庞大而有机的组织架构,确保了各项机制的有效发挥,为最终成功抗疫扎紧了制度保障。考虑到党员人数及年老生病等诸多不利因素,村支部充分调动了志愿者的积极性,使其自觉主动参与防控疫情工作,避免了传统以来各组各户派任务被动工作心有牢骚的局面。志愿者有一种高度的责任心和获得感,充分彰显了其主体地位与工作能力,减少了行政强制手段,极大动员了不同姓氏、不同年龄、不同阶层男女老少的积极性,再现了战争时代党和人民鱼水之情的感人画面。
抗疫领导小组在依托志愿者的基础上,有效进行引导,委派党员及一些退伍军人为负责人,成立了前线组、后勤组、宣传组、消毒组、机动组等专门组织,涵括了最大多数的志愿者骨干,每天24小时分班有序开展工作。村支部服务群众,配合上级组织,在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逐渐形成了有自己特色的抗疫方式方法,成为全县抗疫工作中的一面旗帜。永坊村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具有较大的主动性、机动性与灵敏性,带领1800多人的村子游刃有余地实施战“疫”防御,如同《孙子·九地》所说的率然:“故善用兵者,譬如率然。率然者,常山之蛇也。击其首则尾至,击其尾则首至,击其中则首尾俱至。”
3.一村战士
永坊村共有600多户1800多人口,是神泉乡的一个大村,其中贫困户95户,贫困人口354人。2020年是莲花县的脱贫年,当然也是国家脱贫攻坚战决胜之年,同时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俗话说“船小好调头”,相应地,船大就难调头了。永坊村作为神泉乡的一只相对较大的船,让这几百人脱贫本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冠毒疫情的突然而至,给全中国按下了暂停键,永坊村自然也不例外。这就给该村今年的脱贫攻坚增加了困难和阻力。
尽管遭遇这种突如其来的困境,永坊村却处处充满着乐观主义的战斗精神。在村支部的有效动员下,全村人民整体转变成一手拿锄头一手拿体温枪的战士,连小轩子都成为不给大人添乱的好战士。村民尹志清说,我们要学习建设兵团的战斗精神与生产方式,不但要把冠毒拒之村外,而且还要不误生产,扎实开展春耕备耕,保障粮食和农业生产稳定发展。尹小军说,在当前抗疫工作压倒一切的前提下,我们也清醒地牢记农村农业农民的根本任务和基本职责,时时刻刻不放松春管春种工作。
在抗疫方面,首先,前线组、后勤组、宣传组、消毒组、机动组等5个工作小组的近百名成员每天活跃在抗疫战场的各个阵地,工作组采取轮班制的形式,确保在村口前线随时有人在守卫。从空中俯瞰,永坊村呈狭长地形,如同一张弯弓卧在青山绿水之间,土地肥沃,植被丰富,宛若人间仙境,由西北的村头至东南的村尾纵深达20多里,两头都与湖南省的茶陵县交界,人口流动较大,风险相对较高。前线组第一时间封堵了与湖南交界的两个村口,只留下与本乡兄弟村庄互连的关口进行密切防控,既保证村民必需的生活生产物资流通,又切断冠毒隐患的侵入。第二,后勤组每天收集人们的物资需求,统一组织采购,与批发商议定最优惠价格,既不增加老百姓的生活成本,又确保挨家挨户送货上门,大大方便了群众生活。第三,宣传组一方面通过贴海报、喊喇叭等形式,积极宣传流行病防范的相关知识,有效开展了健康传播教育,并做好村民禁足家居的心理疏导工作;另一方面,积极排查外来人口,尤其是从湖北返乡的人员,及时上报,及时隔离观察,做到了零死角零遗漏。这里,必须讲一个令人动容的故事。该村曹某携儿子从湖北回村过年,因为她和丈夫胡某长期分开,夫妻感情出现危机,双方情绪显得格外急躁。按照抗疫规定,尹小军上门做工作让其隔离观察,曹某情绪受挫,态度极为不好,指着他的鼻子破口大骂。在小军书记的苦口婆心与笑脸盈盈的感召下,终于同意母子娘去安置房生活。为了安慰其情绪,小军对她的需要有求必应,像家人般倾心服务。尹小军把家里唯一一块腊肉送给了曹某(因为猪肉贵,每户人家只做了一、二块腊肉)。小军的寡母70多岁,体弱多病,对腊肉很是不舍,心有埋怨。小军动情地对母亲说:“我作为全村的领头人,就想看到全村老百姓能开开心心地过上一个和谐平安年,他们高兴了,我比吃什么腊肉都有味,晚上才能安安心心地睡觉。”第四,消毒组每天进行多次消毒,尤其是生活垃圾场所,在快速清走垃圾的同时,也完成了各项消毒工作,保障了全村环境健康卫生。看着直贯全村的曲江溪那清澈活泼的泉水悠然向南的美景,全村人民对消毒组交口称赞,心情也舒缓愉悦很多。第五,机动组就像一支特别灵巧的山村小兔群,头脑活络、行动迅速、语言暖心,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在他们的背后,是乡亲们感激与爱怜的目光。第六,除了这百余人的工作组,各姓氏家族、各小组的集体荣誉感也炽热起来了,吴氏、尹氏、陈氏、张氏、胡氏家族在村支部及本族乡贤的推动下,纷纷关闭了本族的宗祠,取消了各项娱乐活动,取消了家族祭祖活动,取消了10多家婚嫁活动。各小组也主动请缨,组织年轻人进入抗疫战场的各个阵地,表现出了强大的战斗力。居家的老百姓也尽量不给工作人员增加麻烦,与家人围炉话家常,心安理得地享受这尽心的生活服务与无边的天伦时光。
在农业生产方面,各家各户都在谋划着春耕备耕的事情,今年哪块田种什水稻,哪块地种什么瓜果,哪块山种什么林木,大家都有自己的好算盘,全村老百姓都成了全副武装的战士,抗疫生产两不误,是一支英勇且地道的“建设兵团”。尹小军在抗疫百忙之中,时刻关心老百姓的种子、化肥、饲料等农资问题,并对今年的脱贫攻坚勾画了蓝图,要加大力度推进产业扶贫。他坚信,贫困户只有拥有了自己的一方产业,才能增加造血功能,实现真正的脱贫。
4. 一方爱心
产业扶贫在抗疫工作中迸发出巨大的生命力,再一次印证了其在农村精准脱贫中的重要性、科学性与正当性。在近几年的脱贫工作中,永坊村一直秉从产业扶贫的方略,在村两委的大力扶持下,永坊村的贫困户掀起了养猪、养牛、养鸡、养鹅的产业脱贫高潮。功夫不负有心人,很多贫困户因此尝到了致富的甜头,腰包鼓起来了,腰杆挺起来了,房子盖起来了,孩子荣光起来了,脱贫户一年比一年多,光境一家比一家好。尹小军说,今年要加大产业扶贫工作,将实施乡村大振兴项目,力争使剩下的30多户家庭全部脱贫。
张德生就是产业脱贫的典型代表。作为曾经的贫困户,张德生饱受饥苦与白眼,甚至遭受牢狱之灾,他一度丧失了继续生活下去的勇气。在村里的支持下,他刻苦钻研养猪技术,在去年全国猪肉奇缺肉价猛涨的背景下,张德生共养殖了包括黑猪、香猪、花猪在内的近400头生猪,一举扭转家庭贫困的局面,成了产业脱贫的典型。喝水不忘挖井人,致富不忘党的恩。张德生知道,自己一家人能够脱贫致富,妻子甚至入了党,都完全得益于党的扶持与乡亲们的帮助。在抗疫封村期间的2月7日,张德生将杀好的一头黑猪送到莲花县红十字会,捐给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食用。他说,看到医护人员为救护病人日夜战斗,他和妻子商量后,决定将市值6000元的一头黑猪捐献出来。并且自己宰杀好,骑着三轮车送到县红十字会,由县红十字会再分发到县人民医院和乡镇卫生院。在给医务人员捐赠猪肉后,张德生还以最优惠价为本村及邻村乡亲们提供猪肉,充分满足大家的需求。此外,永坊村的各项养殖业在抗疫封村期间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老百姓所需要的猪肉、牛肉、鸡鸭鹅肉都由本村养殖户解决,在村支部的统筹安排下,全村物资供应充足,没有疫情封村带来的食材涨价或紧缺之感。
除了养殖户的爱心,全村老百姓积极捐款捐物,慰问战斗在防控一线的工作人员。真的是“党心中装满了百姓,百姓心中装满了党”,一时间,永坊全村形成了爱的海洋。据统计,本村共有160多人参加捐款,资金总额达26000多元,全部用在防控疫情工作中。永坊村的捐款时间之先、人数之广、金额之多,在全乡甚至全县各行政村中,都是第一位的。26000元的捐款,与全国那些大企业大企业家的捐赠相比,也许是微乎其微的。但是它体现出一村百姓的爱党爱乡爱家情怀,体现出一村百姓团结一心共克时艰的坚强斗志,体现出一村百姓坚强不屈自信未来的乐观主义精神。永坊村身处外地的村民胡建新捐款时对小军支书说的一番话,或许能窥出这种情怀、斗志与乐观。他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永坊村党支部带领党员和群众参加志愿服务,保证了永坊村民“零传染”新型冠状病毒。在村支部的坚强领导下,党员和志愿者上门分发猪肉成为永坊村一道靓丽的风景。保障村民锅里有肉,开开心心过年,在家不愁吃,病毒零传染,这都是村领导带领工作人员取得的良好成果,深受村民爱戴。”像胡建新这种充满爱心的新时代乡村青年,在永坊村还有很多很多,他们形成的一方爱心实际上就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
5.一致共识
精神力量的勃发是需要一定前提的,那就是共同体内达成的共识。永坊村作为一个共同体,在抗疫工作中达成的一致共识是:有了党的坚强领导,我们就有了靠山;有了村干部的细致工作,我们就不愁吃喝;有了全体村民的齐心合力,我们就无惧冠毒。这种共识发挥出了巨大的精神力量,在村支部的领导下,村民空前团结、空前交心、空前勇敢,确保了全村今天良好的抗疫战果。
为了达成一致共识,村支书尹小军可谓是颇费苦心,运筹帷幄,体现了一个基层支部书记的智慧和担当。抗疫之初,他清醒认识到,要取得这场战斗的胜利,必须做好充分的政治动员。政治动员最有力的武器就是新闻传媒,通过媒体发挥组织传播、大众传播与人际传播的作用。
首先,他召开支部党员大会,及时传达上级组织关于抗疫工作的精神和决定,利用组织传播的力量,在党内统一思想,迅速达成共识,使全体党员成为防控工作的有力宣传者。同时,他积极引导志愿者组织,与尹志清、吴龙等志愿者负责人有效沟通,在全体志愿者队伍中实现了一种社会性机构的组织传播,充分调动了志愿者的积极性,成为冲在最前线的英勇战士。其次,通过村里大喇叭喊话与张贴海报的方式,对全村1800人成功实施了有效的大众传播,让大家认识到冠毒的可怕性及感染之后的严重后果,使大家抑制了春节走亲访友的冲动,自觉主动地禁足家中,安心享受十分宝贵的天伦之乐。最后,主动利用新媒体实现全村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生态信息的全沟通,通过微信群成功实现了最佳的人际传播作用。出于冠毒人传人的可怕性,大家居家抗疫,哪怕是咫尺近邻也不可往来。这时,全村老百姓都搬进了微信群这个虚拟社区,继续熟人社会的交往与沟通,大家分享信息和观点,彼此鼓劲,成为村庄抗疫的主体战场。村两委的干部也不时对微信群进行舆论引导,及时传播上级组织的公告与决定,传播真相,使各种谣言没有空间和市场。老百姓发布最多的是生活物资需求信息,譬如鲜鱼4斤、芹菜2把、豆腐10块、菜油一桶、奶粉两罐之类的信息,譬如生姜大蒜葱面粉面条之类的信息,譬如购买猪肉接龙的信息,这成百上千条的购物信息,工作人员都会在第一时间登记造册,或者交给一些批发商铺,或者自己直接去代购,几乎都能在第二天把所需物资挨家挨户送到门上。这些贴心行为使村民大受感动,更加认识到党组织在生活生产工作中的不可替代性,凝聚了民心,统一了思想。在微信群还有关于教育的信息,如孩子们网上直播课情况的交流,课本发放情况,教育部门的相关通知等,这些信息以孩子教育为纽带,大大有利于抗疫工作的舆论引导。同时,村支书尹小军要求同志们积极利用微信群,恰到时机地发布各种工作信息,诸如雨夜守点值班的照片、量体温的照片、消毒的照片、巡防的照片、劝返外来车辆的照片、爱心人士捐款的照片、上级领导巡查的照片,这些照片真实可信,借助微信群这个社交媒体,超常发挥了人际传播作用。不论这个群中的成员是在本村,还是在外务工,抑或是在相关党政部门工作,他们都认可村支部的做法,最大范围地达成了共识,最佳效用地进行了舆论引导,最现代手段地进行了流行病传播教育,最深程度地进行了精神价值观与意识形态的塑造,为村支部在将来切实开展工作、巩固战斗堡垒、发挥领导作用,奠定了坚实而深远的基础。(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传媒研究所执行所长、研究员刘建华)
责任编辑:蔡可心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