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唯一官方中文网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前沿

2019全国眼肿瘤眼眶病高峰论坛召开

发布时间:2019-12-02 14:36:02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中国报道讯(张洪祯 李祎凡 报道)11月29-30日,京城初雪如约而至,一年一度的眼科学术盛会——“2019全国眼肿瘤眼眶病高峰论坛”暨“华佗工程公益行—眼肿瘤眼眶病高级培训班“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医学中心热烈召开。

本次会议由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医师分会眼肿瘤专委会、中国中西医结合会眼科专业委员会眼肿瘤协作组、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眼科学组、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眼科分会、北京医师协会眼科医师分会眼肿瘤眼眶病分委会主办,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医学中心承办。

会上,大会名誉主席、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医学中心主任刘亮致辞。多年来,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医学中心始终致力于眼眶病学的创新发展,眼眶病科已成为全国眼眶病诊疗的中心之一,形成了从临床诊断、手术治疗、放化疗到术后随访的全流程、多学科(眶、颅、耳鼻喉、口腔颌面外科、肿瘤科等)一体化诊疗体系。刘主任表示,作为解放军总医院眼科重点学部所在单位,未来眼眶病科乃至总医院第三医学中心将再接再励,为眼科学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大会主席、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的马建民教授致辞。马建民教授表示,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均寿命延长,眼肿瘤眼眶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近年来我国眼肿瘤眼眶病专业诊疗得到较快的发展,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临床诊疗工作仍面临许多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在患者生存率、保眼率等主要临床指标方面仍存在较大的追赶空间。

多年来,马建民教授一直致力于为本领域专业人员搭建一个深入学习与广泛交流的平台,推动最新诊疗技术与多学科协作理念应用于临床。2015年,马教授与杨新吉教授、天津医科大学的张虹教授等共同筹备并成立了全国第一个眼肿瘤学组,并在福州举办了首届全国眼肿瘤眼眶病高峰论坛。历经五年,该论坛已初具规模与成效。马教授对在此期间给予大力支持的各位专家和同道表示衷心感谢,希望眼肿瘤眼眶病这支“后起之秀”能如雨后春笋般茁壮成长,领域诊治水平不断提高,造福患者。

大会执行主席、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医学中心的杨新吉教授主持会议。

在“眼眶疾病”学术交流环节,马建民教授介绍了“眼肿瘤眼眶病的手术设计理念及常见手术入路”。手术治疗是眼肿瘤眼眶病的主要治疗方法,手术入路的选择需要根据肿瘤的性质、位置、大小等综合考虑。马教授介绍了不同类型肿瘤的手术设计理念和入路并强调:手术安全性对医师和患者至关重要,多学科合作是处置疑难眼肿瘤眼眶病的必要选择。

杨新吉教授分享了“雾里看花——眼眶囊性病变”。通过几例临床典型和常见病例讲解,杨教授分享了泪腺囊肿等眼眶囊性病变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诊断及手术治疗经过。

天津医科大学中新生态城医院的张虹教授带来了“泪腺区占位病变诊断和治疗之思考”。泪腺区病变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上皮性肿瘤,如泪腺多形性腺瘤、腺样囊性癌等;另一类是非上皮性病变,如炎性疾病泪腺炎以及淋巴瘤等。张虹教授分享了一例非特异性炎症病例的诊断和治疗经过并详细介绍了泪腺区占位性病变的影像学鉴别诊断和治疗方法的选择。

在“眼眶血管性疾病的进展与挑战”中,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的贾仁兵教授阐述了眼眶血管性疾病的基础研究进展,并结合手术录像,介绍了眼眶静脉畸形硬化、动静脉畸形等的临床手术和激光治疗进展。

各个专家学者都针对相关领域进行了学术交流与分享。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的袁洪峰教授介绍了“甲状腺相关性眼病诊治注意事项”。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的田彦杰教授介绍了“眼睑肿物诊断与治疗”,主要分享了眼睑肿物的术前个性化手术设计、术中个性化操作及术后个性化处理。在“上睑下垂的手术治疗”中,北京协和医院的刘小伟教授叙述了上睑下垂的分类、检查项目、矫正手术的手术时机和手术方法等。河北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的周忠友教授分享了“眼眶骨折手术并发症”,他强调应建立术前评估,选择安全入路,手术操作轻巧并注意毗邻器官的保护。西北民族大学附属医院的薛尚才教授介绍了“眼眶肿瘤不可貌相一一几例眼眶特殊肿瘤”。

在随后举行的《眼眶病多学科协同诊疗》新书发布会中,由马建民教授和杨新吉教授领衔主译、领域诸多权威专家参译的适用于多学科的实用性眼科工具书——《眼眶病多学科协同诊疗》正式发布,该书填补了国内有关眼肿瘤眼眶病多学科诊疗模式的空白。

发布会上,马建民教授向大家介绍了中国眼肿瘤眼眶病的发病及诊治情况及书籍发布的目的,并与杨新吉教授、张虹教授一起为参会人员赠送了书籍。

与一般常见眼部疾病相比较,眼肿瘤眼眶疾病的病情更为复杂、诊治难度高,常涉及到病理科、医学影像科、神经外科、耳鼻喉科、儿科、内分泌科、放疗科等多个临床科室的协同诊治。目前国内尚缺少多学科协作诊治方面的参考书。《眼眶病多学科协同诊疗》主要对眼眶病的解剖学知识、病理生理学基础、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方法、治疗方式以及并发症等进行了详细描述,同时详尽地叙述了颅眶或鼻眶沟通性疑难眼肿瘤眼眶病的多学科之间协作的诊疗方式,给广大临床医师提供了一个可供借鉴学习的参考模式。这部译著临床实用价值较高,对于提升眼科医师及其他相关科室医师的综合诊疗水平、提高处置疑难眼肿瘤眼眶病的能力以及进一步改善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是一部值得推广应用的实用性工具书。

在接下来的会议中,专家学者分别围绕“眶颅、鼻等相关性疾病”与“儿童眼部肿瘤”两个专题进行了研究成果与最新进展的分享。

本次会议云集全国全军知名专家学者,共享眼肿瘤眼眶病的最新理论技术,共商眼肿瘤眼眶病未来发展之路,不仅为广大医务工作者提供了学习交流的平台,也必将对眼眶病事业的全面发展起到积极地推动作用。

责任编辑:李祎凡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