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唯一官方中文网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法规

从江淮大地走出来的阅兵训练专家李应军

发布时间:2019-09-30 21:48:02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文/李鹏飞

天安门东、西华表间相距96米。阅兵方队通过这一“礼仪区”,一共要走128个正步。踢腿高度30厘米,步幅间距75厘米,摆头位置45度,步速定时每分钟112步……从1999年到2019年,从三军仪仗队到徒步方队的“阅兵训练专家”,这组数字已经在李应军脑海中刻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记。

2019年3月,李应军被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70周年阅兵联合指挥部聘为“阅兵训练专家”。这距离他第一次参加阅兵训练,已经过去了整整20年。

1990年,来自安徽界首市的李应军应征入伍,正式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陆海空三军仪仗队。“献身仪仗,为国争光”,这八个字给了这个17岁青年无穷无尽的力量。从士兵到班长、分队长、大队部参谋,李应军在仪仗队服役12年。凭借着扎实的基本功,他在1998年3月至1999年11月期间,被选调至建国五十周年国庆首都阅兵徒步方队指挥部,担任训练组参谋兼教练员。这期间,李应军参与撰写了《徒步方队受阅动作规定》《常见毛病及纠正方法》《受阅动作考核标准》等阅兵规范性文件;参与组织了全军教练员集训,进驻阅兵村后全程负责端枪方队训练指导工作,后期又组织方队领队集中强化训练,并参与十七个受阅方队流程训练、预演和正式阅兵的现场指挥工作。这也让他与“阅兵”结下了不解之缘,并被徒步方队指挥部记三等功一次。

2008年10月至2009年11月,已经调任北京卫戍区高炮师服役的李应军再次参与阅兵训练,担任“建国六十周年国庆首都阅兵徒步方队指挥部”副总教练。这一次他以更加开阔的视野,参与撰写了受阅动作教学片脚本,参与示范兵选拔训练,导演、编辑了《受阅动作教学片》并总结撰写了《徒步方队训练指导法》,这些文件被下发受阅部队贯彻执行。进驻阅兵村后主要参与训练计划制定、考核评估、检查评比等工作,并组织了领队集中强化训练。由于训练成绩显著,他也被“阅兵联合指挥”评选为“阅兵先进个人”。

以上2图为2009年李应军组织阅兵训练

时光荏苒。2015年1月,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在北京举行。与此前的14次国庆阅兵有所不同,2015年是第一次以纪念抗战胜利为主题的阅兵,具有国际性等鲜明特色,正如阅兵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曲睿所言,这是一次传承历史与未来、沟通中国与世界、传递和平与发展的阅兵庆典。李应军再次担任徒步方队指挥部副总教练,同时担任将军领导总教练。负责53名将军领队阅兵式的集中授课与组训工作,特别是20名徒步方队领队将军的分列式训练,持续时间更长,训练难度更大,要求标准更高。这给担任将军领队训练总教练的李应军带来了不小的压力。这些将军与年轻队员相比年龄大、基础弱,既要考虑到他们的实际情况,又要保证阅兵标准要求,如何拿捏好这其中的方寸,其实谁也没有经验。李应军接下了这个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开始着力寻找突破口。

首先是集中精神,提升这次阅兵训练的思想意识。李应军凭借着多年的政治工作经验,开展“攻心战”。他强调这次阅兵有着非常崇高的意义,不仅有外国元首和外国军队,我们要向全世界展现出中国军人的精气神;还有抗战老兵和英烈后代,正是因为有了他们的浴血奋战,才有了新中国的诞生和发展。这些抗战老兵平均年龄90岁,最年长的102岁;抗战支前模范平均年龄88岁;英烈子女平均78岁。这其中有多少人付出了生命代价,都没有机会看到胜利的那一天。这次纪念抗战胜利大阅兵,正是告慰他们英魂的永垂不朽。

在这种精神鼓舞和崇高信仰的支撑下,受训的将军们刻苦训练,付出了比年轻士兵更加艰苦的努力:有的将军凌晨四点天还没有亮就“闻鸡起舞”;有的夜里十一点找到李应军说找到了“动作要领的灵感”,拉着他非要检验一番;更有甚者,有位将军训练下来体重竟然减少了60多斤……

以上2图为李应军2015年组织阅兵训练

其次是在训练方法的设计上,李应军大胆创新、避繁就简,进行科学分训,突出重点解决难点。他提议指挥部在每位将军宿舍都装上了一面立镜,便于他们随时随地自训自纠。

最后是在现场教学中注重实效,从将军中选出“示范兵”,通过一对一手把手的动作细节训练,以他们为标杆,以点带线,以线带面,最终带动整体方队的统一协调。

经过一系列认真、刻苦的训练,成果高效而显著。李应军把领导“最放心不下”的将军领导训练任务圆满完成,他也被阅兵联合指挥部记二等功一次。

正是因为有着如此卓越的成绩,在阅兵训练领域,李应军早已被视为“阅兵训练专家”。但是他真正正式接到这个称号的任命书,则是在2019年3月。

庆祝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国庆阅兵作为近几次阅兵中规模最大的一次,共有59个方(梯)队和联合军乐团,总规模约1.5万人。刚刚自主择业不到半年的李应军又被阅兵指挥部“召唤”回队。这一次他被阅兵徒步方队指挥部聘请为“阅兵训练专家”。据了解,本次阅兵聘请了两位专家,但另一位因为身体原因未能参与,因而李应军成为这次阅兵训练过程中唯一的“专家”。

重新走在阅兵训练场上的李应军感慨万千,每一声铿锵有力口令,每个方队走出的整齐划一堪比“复制粘贴”的正步,都是中国军人的精气神。

李应军至今记得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博士生导师刘正斌的一句话——阅兵,就是要让人们看一看,军队的战斗精神行不行,克敌制胜的血性在不在。

在李应军看来,阅兵也是激励全军乃至全国人民奋发图强的精神力量。在他亲历的四次大阅兵过程中,时代在变化,但始终有一种军人精神贯穿始终,那就是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一代革命军人。有灵魂就是要信念坚定、听党指挥,有本事就是要素质过硬、能打胜仗,有血性就是要英勇顽强、不怕牺牲,有品德就是要情趣高尚、品行端正。在训练过程中,受阅官兵身体力行、刻苦训练,圆满完成重大阅兵活动,也是习近平主席“敢打仗、打胜仗”的新时代强军思想的具体实践。

2019年李应军指导阅兵训练

国庆节阅兵,对于扬我国威军威、振奋民族精神、激发爱国热情,进一步鼓舞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伟大旗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图/卢炳广、李鹏飞、刘洋)

责任编辑:李祎凡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