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讯(张洪祯 陈芷彤 杨菊涵报道)教育不仅仅是传递知识,更是培养品德和塑造未来。唯有高瞻远瞩,方能续写教育之长河。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在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民进会员、江苏省盐城市第一小学督导室主任陈宏斌提出了一项具有深远意义的建议:在中小学实施工程教育。这一建议,旨在培养孩子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他们未来的职业生涯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提案指出,目前中小学的科学教育,最主要的实施途径就是与科学相关的课程教育,如小学《科学》、中学《物理》《化学》《生物》,中小学《信息科技》等,很多学校也开设一些与科学相关兴趣社团活动,这些课程内容大多数都是各学科课程的学科基础知识,初中的课程,还带有中考考试的需求,作为基础知识教育,自然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这显然与党和国家领导人提出科学教育的要求还有距离。教育部党组在传达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时提出“要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在基础学科人才、卓越工程师和哲学社会科学人才培养上取得突破”。如何才能在“卓越工程师”培养上取得突破呢?通过单科的教育,很难达到这样的目标,2022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方案也提出各学科要拿出10%的课时进行跨学科学习,也就是通过跨学科,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据此,他们建议在中小学实施“工程教育”。在中小学实施工程教育,可以及早发现具有科学兴趣的孩子,为他们后续进一步到高校学习、研究科学教育打下基础。
陈宏斌代表指出,工程教育不仅仅是教授技术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们的逻辑思维、团队协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能力对于孩子们未来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因此,他建议在中小学阶段就引入工程教育的理念,让孩子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能够获得知识,更能够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
为了实施这一建议,陈宏斌代表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措施。
1.构建中小学工程教育课程体系。启动中小学工程教育,科学制定发展规划。编制《中小学工程教育发展规划》,明晰中小学培养学生工程素养的总体目标、学段目标、突出抓好卓越工程师核心素养、课程体系、装备与资源、师资培养与评价改革等关键环节。
2.组建中小学工程教育专家教师队伍。加强中小学工程教育指导,成立中小学工程教育专家委员会,发挥工程教育领域知名专家智库支撑作用。组建中小学卓越工程师培育专家库,吸引技术过硬的卓越工程师、高等院校专业课教师、中小学相关学科骨干教师、行业技术精湛员工等参与工程教育。
3.遴选中小学工程教育试点地区和学校。依据工程教育课程开发、师资配备、环境建设、组织实施等情况,遴选和培育一批工程教育试点地区和学校,鼓励有条件的中小学积极推进工程教育,在课程设置指导、师资配备上给予倾斜,同步促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提升学科竞赛水平,探索涵盖小学、初中、高中、高校纵向贯通培养机制。
4.健全中小学工程教育的保障机制。推动全社会加大对中小学工程教育的投入,加强中小学工程教育学习场景建设,健全设施设备和经费保障。建立大型企业、高校、科研院所、有关部门和学校等多方共同参与的安全管理机制,切实保护工程教育师生的身心健康。
陈宏斌代表的建议,无疑为我们指明了教育发展的方向。通过实施工程教育,我们可以培养出一批既具备理论知识,又具备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为国家的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这样的教育理念不仅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也符合孩子们全面发展的需求。让我们携手共进,为孩子们的未来撑起一片更加广阔的天地!
责任编辑:陈芷彤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