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唯一官方中文网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

民进中央建议:加快构建国家文化形象标识体系,推动文化符号对外传播

发布时间:2024-03-01 12:56:55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中国报道讯(张洪祯 陈芷彤 报道 通讯员 柳淦源)   文化符号既是国家文化的内涵提炼,也是国家形象的表现形式。 我国拥有丰富的文化符号资源,在构建国家文化形象标识方面已做出不少努力,不断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但当下西方媒体所具有的强势话语权和媒体报道偏见,阻碍了中国声音的有效传播。就我国文化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力而言,时代感不强、到达率不高、传播深度不足问题仍然存在

在这种背景下,有专家学者研究表示,从人类对文化审美的共同视角出发打造国家文化形象标识,是提升文化符号对外传播效率的有效途径。基于此,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舒勇建议从战略高度谋划构建新时代国家文化形象标识体系,助力文化符号对外传播“架桥”与“破墙”。

(一)坚持习近平文化思想引领,艺术创作者们应该对蕴含其中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加强提炼。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当代中国文艺的根基,也是文艺创新的宝藏。去年6月,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指出中华文明突出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是中华文明最核心的特性,这为我们文艺工作者如何塑造更多为世界所认知的中华文化形象,努力构建具备中华文明五大特性新时代国家文化符号指明了方向。

党的十八大以来,文艺工作者围绕“讲好中国故事”推出了一批体现新时代中国精神力量和价值观的作品。其中,连续三届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亮相的大型景观艺术作品《丝路金桥》比较亮眼突出。《丝路金桥》以“一带一路”倡议为背景以赵州桥为原型而创作,作品凝聚了“五大特性”的巨大能量,因此获得了国际主流社会和媒体的广泛关注,成为“一带一路”倡议的文化符号,为建设构建国家精品文化形象标识提供了一个实践案例。

(二)进一步加强对构建国家精品文化形象标识的重视和研究,集中力量推出一批能彰显中国气质的国家文化形象标识

中国文化如何更好地被国际认同理解,构建能够代表中国形象的符号标识,这项工作与我国对外政治、经济、外交等密切关联,政治性强,敏感度高,艺术难度大,应上升为党和国家的意志,明确在党和国家文化战略体系中的重要定位,作为一项长期战略任务,列入议事日程,加强组织领导,搞好顶层设计,确保常抓不懈。建议加强对构建国家文化形象标识的重视和研究,应将打造新时代的国家文化符号作为重要文化战略,作为增强中华文明影响力和传播力的有力抓手,推出一批能凸显中华文明精髓的国家文化形象标识,对外讲好中国故事。

(三)推出有丰富的内涵支撑且能够代表中国形象的符号标识,通过一系列配套推广方案,带动标识“走出去”,让世界感知、熟知。

以国家力量集中主流媒体,全面而系统地对能彰显新时代中国气质的国家文化形象标识等新的文化成果进行持续性的传播,有利于让这些文化标识深入人心。建议由中宣部、中国文联等文化管理部门为新时代国家文化符号的传播与使用开设绿色通道,对优秀的具有国际传播力影响力的代表新时代精神的作品做出官方认定;由外交部、文旅部等部门引导支持和鼓励艺术家带着作品到世界各地巡展,推广艺术品牌,积蓄内功;由各级政府与其它机构推荐使用被认定的国家文化符号,让其得到可持续性和系统性使用发展,惠及全社会。国家主流媒体应不断宣传国家文化符号,使其扎根基层沃土,润化民心;有条件的省市主要城市应积极为国家文化符号传播使用提供场所、场景,打造新时代国家文化符号公园。市县可设立新时代国家文化符号广场等。

中华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展现文化自信,是中国式现代化赋予文化强国的重要使命我们要积极构建国家文化形象标识体系,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在文化符号的对外传播中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不断扩大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责任编辑:陈芷彤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